《利息》 說 課
五、說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入課題
課的開始向學生提出:同學們,剛過春節,很多同學都有了不少的壓歲錢,你是怎樣安排你的壓歲錢的呢?這種以談話方式導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不僅讓學生感覺到親切,而且從課的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起到了開動思維的作用,使學生樂于參與數學活動。同時我接著追問“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
設計理念:使學生明白儲蓄的第一個好處“安全”,儲蓄的第二個好處“獲得利息”。喚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前提。所以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如何理財合理利用自己的零用錢為切入口展開。
(二)合作交流,自學新知: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安排了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閱讀老師提供的有關儲蓄的資料,理解概念。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閱讀充分感知儲蓄的益處之后,主動進行介紹,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閱讀資料及預習,使學生了解生活中儲蓄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分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在調查預習活動中的收集、提取、整理、歸納信息的能力。
第二層次:聯系實際
設計意圖:這樣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出示一張真實的存款單,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覺,從而讓學生更加體驗到數學的實際價值。其次對于新知的處理,完全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新知的學習。這樣為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探究的空間,交流的空間,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過程,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即學會傾聽又學會表達。
第三層次:交流討論,了解利息的計算方法
設計理念:這是一個自主練習的環節,也是一個深化理解的過程,學生通過計算,解釋算的意義,等活動進一步深刻理解了利率、利息、本金的含義及之間的關系,自主探索出了利息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數學源自生活而應用于生活”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下面,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以求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因此在練習部分我安排了三道題目:
1、根據最新的利息信息,小強的100元錢存整存整取三年,到期時的利息是多少呢?
2、李老師把2000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4.14%,到期后,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3、李老師有1000元錢,打算存入銀行兩年。可以有兩種儲蓄辦法,一種是存兩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種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時再把本金和稅后利息取出來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請你幫忙選一種得利息多的辦法。
設計意圖:第一類題在問題的設計上需要學生仔細思考,真正理解問題的含義后才能做對,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類題目的是要檢驗學生對本課例題的理解程度。第三類題為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課堂總結,實踐延伸
師: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請同學們說一說你都有哪些收獲?在利息的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實踐延伸:老師的5000元錢兩年內暫不用,請幫老師設計一下,怎樣存劃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