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兔同籠》
教學內容:人教版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112頁——114頁。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 問題,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使學生體會到假設法和方程法的一般性,并能運用這兩種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感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心。
3、感受古代數學問題的趣味性,感受祖國優秀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過程:
課前:教師采用簡筆畫形式畫雞和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鋪墊練習,導入新課。
如果把雞和兔關在一個籠子里,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1、鋪墊練習:
(1)現在籠子里有3只雞和2只兔,算一算一共有多少條腿?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2)兔子很羨慕雞用兩條腿走路,它也想試試用2條腿走路,怎么辦呢?兔子腿就可以看成幾條了?(2條)它既然兩條腿了,我們可以暫時把它當成雞,這時一共就有5只雞,這時地上有幾條腿?(10條),少的4條去哪兒了?如果地上少了8條腿,是幾只兔子在學雞?
(3)雞也很佩服兔子用4條腿走路,它決定用翅膀支在地上來當腿,雞也有4條腿了,我們可以暫時把雞看成兔子,這時就有5只兔子了。這時地上有幾條腿了?(20條)為什么會多6條呢?(因為有了3只雞在學兔子)如果地上多了10條腿,是幾只雞在學兔子呢?
2、如果只告訴你雞兔一共幾個頭、一共幾條腿,讓你求雞兔各有幾只,這樣的問題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趣題——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題目(例1):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雞和兔各有幾只?
(1)列表法:你能不能猜測一下雞兔可能各有幾只?
(找兩名學生先猜一猜)
(2)請同學們按順序113頁的表格填完整。
(3)找到答案了嗎?雞兔各有幾只?
(4)像這樣一種一種試,最后找出答案,我們稱為“列表法”,對“列表法”你有什么想說的?(雞兔的只數再多些就太麻煩了。)
2、那你還有其它的解決方法嗎?比一比,看誰的方法多并且巧妙。
(假設法和方程)
反饋:找4名學生板演(兩種假設,兩種方程)由學生自己講解,請其他學生提問題。(用方程解決時如果設雞為未知數,那么過程中會出現負數,在這兒教師可以適當引導,或者等號左右同時變號,或者只設兔為未知數。)
三、鞏固練習
1、早在15XX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就記載了一道有關雞兔同籠的數學趣題。p112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雞兔同籠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
2、p115,第二題
3、p116,第一題
四、小結:今天同學們用方程、假設法解決了雞兔同籠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