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
面 積 和 面 積 單 位
教學目標 :
(一)使學生正確地理解“面積”的意義.
(二)清楚地認識常用的三個面積單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三)培養、發展學生分析、類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
難點:“面積與周長”“面積單位”與“長度單位”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正方形若干個。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激發情趣(2分鐘)
涂色比賽,左邊的同學涂大象,右邊的同學涂小鳥,看誰獲勝.
生有爭議:不公平
的確不公平,大象的面積比較大,小鳥的面積比較小 比賽不分勝負
二、探究新知
1、 學習面積的概念(7分鐘)
A、 像我們剛剛要涂是大象,小鳥這個平面圖的表面。而在我們生活中,每個物體都有它的表面,同學們能舉舉例子嗎?
B、 學生舉例:書的表面、文具盒的表面、電視、桌子…………
C、 那像我們數學中的這些平面圖形(課件出示)或生活中這些物體的表面,他們有沒有大小之分呢?比如這個長方形和三角形,書桌的桌面和文具盒的表面,誰大誰小呢?同學們一起來舉舉例子。
D、 小結: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他們的面積。
E、 全班齊讀
2、 學習面積單位
A、 比較面積的大小
(1) 觀察法(2分鐘)
a.出示一組圖形(有明顯差異),問:哪個面積比較大?
b.生觀察后回答。
c.小結:當圖形差異比較大時,可以直接觀察比較。
(2)重疊法(2分鐘)
a.再出示一組圖形(大小相近,難以直接觀察),問:哪個圖形比較大?你有什么方法?
b.請生回答,演示重疊法。
c.小結:當無法直接用視覺辨別時,可以用重疊法來比較。
(3)方格法(5分鐘)
a.出示兩組圖,提問:用觀察和重疊法能否知道它們各是誰大誰小呢?
b.小組活動:用手中的材料,想想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出答案。
c.小組匯報
d.課件出示方格法。
B、學習面積單位
(1) 猜一猜:老師背后有兩張卡片,其中一張是四個格子,一張是九個格子,你們說,誰大?
學生猜
出示:一樣大……為什么?
小結,不是光數方格就可以比較面積的大小的,還得先統一方格的大小。而這個統一的規定就是面積單
(2) 學習1平方厘米(5分鐘)
a. 為什么剛剛各個小組擺這些圖形得到的小正方形的個數都是一樣的呢?(因為用的小正方形一樣大)
b. 你們知道那是多大嗎?(邊長為一厘米的正方形,平積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c. 小結:像這樣邊長為一厘米的正方形,我們就說它的面積是一平方厘米。
d. 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1平方厘米的?
e. 像剛剛的長方形,正方形是幾平方厘米呢?(課件出示)
(3) 學習1平方分米(3分鐘)
a..師:好,學了1平方厘米,我們一想來用用,請同學們拿一平方厘米量一量你們的桌面有多大?
生:哇!這么大,怎么量!
b.哦,那就是說,用1平方厘米量,太小了,有沒有比1平方厘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誰來創造一個。
c.1平方分米有多大?
d.拿出1平方分米,摸一摸!
e.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的面積差不是是1平方分米。
(4)學習1平方米。(5分鐘)
a.現在,我如果讓你們拿著這一平方分米去量一量操場怎么樣?
b.那再找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平方米
c.1平方米有多大?(教師出示一平方米的紙)
d.四個同學為一組,用手臂比一比1平方米大概的大小
e.生活中有什么東西差不多是一平方米的?
f.黑板差不多有幾平方米?我們教室的呢?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你學了什么?
四、鞏固練習
A、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
1、測量火柴盒表面的面積應該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
2、測量桌面的面積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
3、測量教室的地面的面積選用哪個面積單位?( )
B、選擇:
1.房間面積18( )
2.講臺面積56( )
3.一本連環畫封面約130( )
4.天安門廣場面積約39660( )
5.小明身高145( )
①平方厘米 ②厘米 ③平方分米 ④平方米
C、下圖的正方形分成甲、乙兩部分,下列哪句話是對的?
(2)甲和乙的面積一樣大。
(3)甲的周長比乙的周長短。
(4)甲和乙的周長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