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的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入板書課題:納稅
教師:看到這個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后,教師指出:納稅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納稅的知識.
二、教學新課
1.了解納稅的作用.
(1)自主探索.
教師:觀察分析下面幾組信息,討論兩個問題:①什么是納稅?②為什么要納稅?
屏幕顯示:
①某汽車制造廠2001年12月生產小轎車銷售額865萬元,向國家繳稅金70萬元.
②某教師去年3月對外講學收入900元,向國家繳納稅金20元.
③2001年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其中稅收占15175億元.
④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養老保險基金補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補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等社會保障投入達982億元.
⑤2001年,中央財政用于支持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資金42億元.
⑥2001年,中央財政的教育支出達213億元.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指導.
(2)合作交流.
學生圍繞討論的問題,向全班交流討論的情況,最后教師小結:納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國家用收來的稅款發展經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你如果是一個應該納稅的人,應怎么辦?(主動納稅.)
2.理解稅種.
教師:結合課前的調查,在小組上討論,哪些行業要繳納哪些種類的稅?
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引導.
學生討論后匯報討論情況,教師板書: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
教師:你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理解嗎?請說給大家聽一聽.
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運用實例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作適當的解釋.
提問:什么叫應繳納稅額?請結合你的理解舉例說明.
教師:根據下面一組信息,請說一說應繳納稅額各是多少?
屏幕顯示:
①頂天水泥廠2002年7月向國家繳納增值稅81.7萬元.
②華勝賓館2002年8月的營業額是940萬元,應向國家繳納營業稅47萬元.
③某卷煙廠2002年2月卷煙銷售額達3000萬元,應納消費稅是1200萬元.
④張老師的月工資收入是1400元,超出某標準800元,每月應繳納個人所得稅120元.
教師:什么叫稅率?你能寫出計算稅率的公式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稅率= ×100%
教師:各種收入是什么意思?請舉例說明.
教師:稅率的高低由國家統一規定,例如國家規定下面一些稅種的稅率一般是:
①增值稅17%(或13%).
②消費稅根據消費品種不同從3%到50%不等.
③營業稅分行業從3%至20%不等.如交通行業5%,娛樂行業20%.
④個人所得稅按收入的高低從5%到45%不等.
3.教學例6.
教師:根據你對稅率的理解,如何計算應納稅款?
出示例6,學生讀題.
教師:如何理解按營業額的5%納稅這句話?如何列式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3000×5%=150(萬元)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頁中“做一做”的題目,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訂正.
2.做練習三十二的第1~4題.
第1~3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
第4題學生讀題后提問:應納所得稅額420元是什么意思?應按什么的5%納個人所得稅?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
第5題叫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做后交流他們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實踐活動
擬定一個與稅收有關的題目,在課外開展一項實踐調查活動.并對調查情況作簡單分析,寫一篇調查報告.(可小組合作完成.)
五、反思體驗
教師:請說一說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今后在生活、工作中怎樣去盡納稅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