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7 Unit6 Part A評課稿
在領雁工程英語課堂教學交流活動中,聽了諸亞梅老師的pep7 unit6 part a一課。面對高年級學生,學生的知識面廣了,理應更會表達自己的情感了,也更容易操作對話了,可是很多英語課堂上學生變得“靜”了許多。然而諸老師把課變生活化了,學生上課更有激情了。
因為五彩繽紛的生活是語言的源頭,將知識運用到實際,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因而我們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感受,談體驗,大膽探求,暢所欲言,使學習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這樣,學英語不再是一種抽象的語言學習,而是有血有肉,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連的具體形象的活動。
一、教材處理生活化,讓英語貼近生活
諸老師通過“醫生”與“病人”這一組人物形象,再現了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疼痛的病癥,這樣的學習更有意義,貼近生活實際;再讓學生演演醫生和病人,在這樣生活化的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教師解放了學生的眼、耳、口、手、腳等器官,便有了自己思維與活動的時間與空間,課堂由過去“死”的課堂轉變成為“ 活”的課堂,由過去“靜”的課堂轉變成為“動”的課堂,由過去“教”的課堂轉變成為“學”的課堂,因此,學生在做對話表演時都能流利地和自己的同伴進行對話。
二、教材設計的創造性和有效性
小學英語pep教材本身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一幅幅插圖生動形象,富有情趣;一篇篇文字短小精悍,極富文化底蘊。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點也大多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能經常運用的知識。諸老師所創設的課堂強調和突出了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激勵、啟發和分享,是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一種教學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生摘取樹葉為爭競口,將活躍課堂氣氛和獲得知識貫穿起整個課堂,并以各種情景的再現為契機,有效地讓學生體驗到了教學內容源于生活實際的語言情景。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語,把他們帶進課堂,為教學服務,能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更有收獲的價值。
課堂就是生活的濃縮,因為語言來源于生活,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課堂教學生活化是學英語、用英語、延伸英語、發展英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們將為著有效課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