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 Unit3 It was there! 教學反思
從整個評價表上看,我在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步驟的設計,學生錯誤的糾正,多媒體手段的應用,對學生的指令以及教學效果方面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從學生完成的問卷來看,只有一位學生因為粗心,一個詞連用了兩次,其他的同學掌握得都很好。做的不足的地方有以下幾點,我一一加以分析。
(一)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
一個好的課堂提問能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是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的強烈刺激信息,具有激發學習動機的作用. 問題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在本節課的開始,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設問,教師回答的方法拉近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這個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在實際操作中沒能完全調動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堅持這一方法,因為我覺得我們的學生常常只會被動的回答老師的問題,而不會主動提問,缺乏語言交際的能力。在后面的課堂提問中,真正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并不多,課堂提問時,要盡量照顧到多數學生,兼顧少數學生。對成績好的同學,可將問題的難度增大,以促進其迅速發展。教師和學生通過互換角色能促使學生認真學習、獨立思考,不斷總結歸納,把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真正使英語成為交流性語言。
(二)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與生活相關
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生活用品類單詞以及be動詞的一般過去式形式,前半部分還好,后半部分情景的創設十分困難,我也設計了一些游戲,試圖讓學生通過游戲掌握所學句型,但是最后還是沒能回到和學生實際生活類似的情境中。
(三)課堂上有真正的交流
這一點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記得每次聽特級老師沈峰老師的課,都能感受到她在每節課上都能和學生有真正的交流,非常的自然、和諧。
課堂應該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交流的神圣陣地。老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微笑,每一個細微的動作,每一句語言,都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在課堂上,除了言語的交流,還要有體態,眼神的交流等。在教室里創造合適的語境,完成課堂上教與學的交流。交流要有真正的思考,不是明知故問。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空間。這種交流看起來往往是沒有那么熱鬧的。
當代教育專業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教師。教師教學的過程是一個自我建設,自然發展的過程,讓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將課堂變成學生們施展個性的舞臺,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的英語空間,讓孩子們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去交流、創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