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
《山雨》是一篇短小但極為優美的散文。雨是學生司空見慣的,但要用美的文字將它記錄下來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雨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如果請你來描寫印象中的雨,你會寫些什么?
生:我會寫雨中,人們撐起了五顏六色的雨傘,像一朵朵美麗的傘花,走啊走啊,整條街都成了流動的花海。
師:你的想象很豐富,由雨想到了雨傘,由傘又想到傘花。
生:我記得前幾天下了一場傾盆大雨,像潑,像倒,勢不可當。
師:哦,你運用了五年級課文《橋》里面的一句話,學以致用,很好!
生:我會寫毛毛細雨,細細的雨絲斜下老,像一條條線。
師:剛才,我們努力地尋找自己腦海中描寫雨的詞語和佳句,同時運用想象描寫了自己印象中的雨,積累加想象就是寫作文的好方法,特別是寫景的文章。這節課,我們走進著名作家趙麗宏,看看他所寫的《山雨》有什么不同之處。
二、整體感知,了解順序
師: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課文,你發現作者寫了山雨的哪些內容?
生:山雨的聲音,山林顏色的變化,雨后的景色
師:下面就讓我們先來聽聽山雨的聲音。
三、品讀語言,朗讀訓練
1、第1段:“來得突然—跟著一陣陣濕潤的山風,跟著一縷縷輕盈的云霧,雨,悄悄地來了。”
師:這句話是不是排比句?
生:不是。
師:我們能否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使它成為一句排比句,然后放入文中,自豪地讀一讀。
(學生就動筆寫了起來。)
生:我補的是:跟著一朵朵芬芳的野花”
生:(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原句中的‘山風’和‘云霧’都是可以動的,這‘野花’不能動,雨怎么跟呀,所以這句不好。
生:跟著一陣陣幽幽的清香。
生:“一陣陣”已經用過了,最好不好重復,所以要用“一陣陣”“一縷縷”以外的詞。
生:我覺得可以用“一絲絲”。
大家對“跟著一絲絲幽幽的清香”還比較滿意,就把這個分句補到了書上,然后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朗讀了一遍。那位學生顯得特別自豪。隨后,又有學生相出“跟著一聲聲隱約的節奏”,我們覺得也挺適合的,就也一起寫在了書上,加以肯定。
2、第2段:“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里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師:這句話里連用了連個“傳來”,能不能將其中的一個換掉?
學生們開動腦筋,換了好幾個,比如“飄”“飛”“送”……
3、第3段:
三、積累語言,潛心背誦
四、比較語言,模仿運用
1、在課堂上,我投入地背誦了朱自清先生的美文《春》中關于“雨”的段落,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大家筆下不同的“雨”。
2、回家寫一段描寫《雨》的話。
對于這篇課文的定位,我想沒有什么要解讀的東西,主要還是在于朗讀和語言的積累,在朗讀中滲透語言訓練,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引導朗讀。我希望自己的語文課除了讓學生感覺文章所描述的景物美之外,更要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激發他們積累和運用美的語言文字的欲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