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體驗 情感共鳴──《山雨》教學實錄賞析
【教學片段與賞析】
〖片段一〗
把握時機,激活思維
師啟發談話:今年的雨季格外長,好像沒完沒了,無休無止。瞧瞧,窗外的雨正下得熱鬧。不過,千萬不要煩惱。其實,雨是大自然的精靈,是浪漫的演奏家,她會演奏出美妙動聽的旋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一聽。你們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
生一:雨聲丁丁冬冬,像一首抒情的鋼琴曲。
生二:雨聲噼噼啪啪,像調皮的小孩在放鞭炮。
生三:雨聲嘩啦嘩啦,像歡快的小溪在唱歌。
生四:雨聲嘀嘀嗒嗒……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你們想到教室外面去感受一下雨景嗎?
學生紛紛走出教室,來到走廊上觀賞雨景。
教師相機指導:“你們看到什么?你們又想到了什么?”學生興趣甚濃,都爭先恐后地想一吐為快。在充分調動學生感官的同時,學生傾訴的欲望被激發起來了。看時機己成熟,教師趕忙把學生帶回教室,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生一:我看見無數的雨滴落在水洼里,蕩起一個個小圓圈,好像淘氣的小魚在吐泡泡。
生二:雨滴從屋檐上滴下來,就像斷了線的珠子。
生三:雨滴打在樹葉上噼噼啪啪,落下來,像一串串晶瑩透亮的珍珠。
生四:遠處的樹木、房屋籠罩在白茫茫的雨霧中,隱隱約約看不清。近處的樹葉綠得發亮。
生五:校園里的小草挺直了腰,貪婪地吮吸著甘露,廣玉蘭樹葉在雨霧中歡笑,看見我們高興得手舞足蹈……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了,真了不起!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山雨》這篇課文中,去看看作者向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雨景圖。
〖賞析〗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善于把握時機,適時創設情景。在教學中建立了一種開放式的課堂,讓學生走出教學,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在學生有了親身感受以后,再來接觸文本,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學生思維空前活躍。學習興趣高漲,這樣有利于師生和文本這間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
〖片段二〗
感悟體驗,情感共鳴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語句。
2、再讀課文:
勾畫出描寫雨聲及雨中山林顏色的段落,讀一讀,和同桌說一說,你了解到的雨聲及雨中山林顏色是怎樣的?
3、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想一想自己為什么喜歡,怎樣才能把這種心情讀出來,并把感受批注在旁邊的空白處,和學習小組的伙伴交流交流。
〖賞析〗
朗讀、討論、交流,是感悟的基礎。充分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精神,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加深了閱讀體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課件出示語段: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綠之中,綠得耀眼,綠得透明。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師:喜歡這一段的同學可以為大家感情朗讀,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一:(感情朗讀)。
師:讀得真好!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二:雨把山林洗得干干凈凈,樹葉青翠欲滴,綠得發亮。
生三:(讀)我滿眼都是綠色,我好像也變成綠色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