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翅膀》教學反思 多篇
上課了,在學生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后,我便提出了問題:“這篇課文中的什么地方我們可以在寫作文的時候借鑒?可以從文章的結構來說,可以從文章的用詞譴句來說,也可以從開頭結尾、題目來說......”同學們深思后,紛紛發言.
一同學說,課文結尾“第二天我醒來時,天已經放亮了。我忽然發現窗玻璃上停著一只蝴蝶,正對著朝陽,扇動著它那對彩色的翅膀!笨梢杂迷趯懽约撼鋈ビ瓮鏁r的第二段,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又一同學補充,其實結尾是對題目的照應,因為全文沒有一個地方寫彩色的翅膀,直到結尾才提到。學生找的很準,這的確是文章的一個亮點:結尾點題。我順勢讓學生思考這樣做的好處,學生歸納出:總結全文,也可以緊扣題目、和題目形成照應,同時也讓文章得到升華。那么我們文章的結尾呢?
剛好批改了一生的周記,通篇都很好,就是結尾過于平淡,我把它也讀出來讓學生思考,“你認為這個結尾怎么樣?”(因為我們這次的作文是把自己當成大自然的一員,寫出自己的感受。該生全篇文章都寫章詒一家對它的關愛。)結尾這樣寫道:就這樣我在章怡家開心地生活著。學生思考如何讓文章得到升華呢?最后把結尾改成:感謝章詒一家對我的照顧,更愿所有的人的都像章詒一家一樣關心我們植物,關愛大自然。
蔡舒雅的作文剛好在周一的年級競賽中得第二名,結尾很出彩,我把它展示給學生:題目——特殊的鮮花,結尾——紅色的霞光映照在媽媽的臉上,她有花兒一般的燦爛笑容,這束特殊的鮮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其實這應該是學生很常用的結尾方法。
通過這樣的比較學生應該能在作文結尾方面有些起色。
又一生站起,讀到“戰士們都笑著,用兩個指頭捏起一小片來,細細地端詳著,輕輕地聞著,慢慢地咬著,不住發出嘖嘖的贊嘆聲。好像有一股甘泉,流進了每個戰士的心田!闭f這一段描寫的很仔細,可以用在我們分享勞動果實的時候。這是一段對動作的細節描寫,讓我們看到了戰士們品嘗這來之不易的西瓜的興奮與激動。我鼓勵學生背下這一段。
一生說“前面幾段有些吊我們胃口,因為前面一直說有個盒子,可盒子里有什么沒告訴我們們,等知道裝的是昆蟲了,可為什么帶昆蟲又沒有寫,直到十一、十二段才清楚。”學生已經能感覺到作者設置懸念的寫法,這可以引起我們閱讀的興趣。
學生說的這三個方面,恰恰是本文在習作方面最值得借鑒的地方,學生都說到了。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什么?我覺得不僅僅是要把一篇課文理解了,還要讓學生從課文中學到自己作文的點滴方法技巧。不同的課文,在備課時找準它的閃光點——最值得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上課及時滲透。
需要改進的地方:由于用一節課就完成了教學,課前讓學生預習,估計部分學生應付了事,在做練習時,一些課文里面的詞語搭配,不知道如何做。看來,把課文讀熟是后面的學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