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餓壞了那匹馬》課堂教學評課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 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引題板書《別餓壞了那匹馬》生齊讀課題。指題
2、讀了課題之后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3、學生對著課題提出一系的疑問:那匹馬長什么樣的?為什么說別餓壞了這匹馬?這馬是誰家的呢?。。。。。。
4、有些問題馬跑的快不快一讀課文就可以理解,重點是這匹馬是誰說的,這匹馬怎么樣呢?帶著這兩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課文的那些地方出現劃一劃。
評:教師直接引題,帶著學生的疑問引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抓住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別餓壞了那匹馬在文章里面出現了幾次?
①生:文章的這句話出現了(3)次,殘疾的青年,看書的作者。
②通過剛才的讀,有沒有看到那匹嗎?
③生:沒有
2、那再次默讀課文,沒馬說成了有馬(其不是在說謊嗎?)那些地方說明這是一個美麗的謊言?
評:本環節教師問題簡單明了卻讓學生了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整體的感受。符合語文學習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認識過程和語文學習的規律。
三 感受這美麗的謊言
1、是啊,這種謊言是通過殘疾青年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表現出來的,劃出這樣的詞句。課文12—25自然段青年在編造著美麗的謊言。
2、教師出示句子:
(1)他先是一楞,繼而眼睛一亮,笑著對我說:“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沖里屋叫道:“碧云,你出來一下。”
(2)“碧云,咱家的那匹馬正缺馬草,收下這孩子的馬草。”他盯著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攔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拿!”
這些句子的那些詞看出青年在說著善意的謊言
a.茫然是一種什么樣的眼神,姑娘家的眼神為什么茫然(因為根本沒馬,哥哥為什么命令道,怕謊言被揭穿。
b.一愣一亮,腦子里思考了一下(可以看出青年準備去編造美麗的謊言。
c.別別別?讀的很急是怕謊言被揭穿。
抓住了真不錯來說,能不能抓住這個詞來讀。
d.拼命攔住從這兩個詞里又讀出了什么?青年很著急,不想揭穿心情緊張著急。
帶著這種感情,誰又能讀這個句子?(生站起來讀)
其實到這里為止殘疾青年人的語言、動作、神志中,我們感受到他想掩蓋這美麗的謊言。
評:此環節教師圍繞單元目標,讓學生通過語言、行動、心理活動來感受人物那善意的謊言展開教學,這一點,陳老師抓住了,并抓準了。課堂中展示過程也比較充分。學生學得比較主動。學習中,學生的理解、感受、體會都比較到位,教學效果在學生的發言中能夠體現。
但是,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感受,對文學作品的體會學生是要經歷一個由淺入深,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在回到簡單的認識過程的。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展示,合理調節,用什么方法讓學生能更清晰地獲得這個過程呢?這是很有講究的,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