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教學反思
二,《窮人》的教學片斷中,我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說因為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甚至允許"誤讀".而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們從讀中也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冶.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窮人》教學反思
《窮人》是一篇老課文啦,之所以說它老,是因為存在于小學語文教材里的時間很長,然而對于我來說,它卻是新的。
在上課之前,我仔細閱讀了《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教材分析以及教學建議,并抱著第一次教的良好心態閱讀了課文,就自己感觸深的地方做了標記。同時根據這一組的導語,確定了“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的教學重點。課上,學生根據一般事情發展順序,比較順利地讀懂了課文的內容,并初步體會到了人物的美好心靈。一切都和預想的差不多。
當課進行到感悟桑娜抱回西蒙孩子之后的心理描寫的時候,學生們的表現令我吃一驚: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李家炯站起來說:“我從這句話感覺這是桑娜出于她自己善良的本能而做出的行動,是內心深處的想法。”
聽到他的話,不禁使我對學生們另眼相看,原來他們會比老師想得更深、想得遠,比我預設的──同情窮人,關心窮人更貼切,更能說出桑娜的品質。這是孩子自己讀書后的收獲,是他自己最真摯的感受。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揍我一頓也好’!”
師:由這一段我們看到了一位正在( )的桑娜。
生:擔心的、擔憂的、心神不安的……
師:桑娜為什么會這樣呢?
生:因為他家里很窮,窮到了只有吃魚的地步,而魚也是她丈夫用生命換來的。
生:因為他們家只能勉強填飽肚子,丈夫還必須不顧惜身體地去打魚,桑娜還必須從早到晚不停地干活,已經窮到了不能再窮的地步了,再抱養兩個孩子,就是窮上加窮,因而桑娜害怕丈夫不同意。
生:他們自己的孩子已經沒有鞋穿,更別說再養兩個孩子,桑娜為丈夫擔憂。
在學生聯系上文的環境描寫來談自己對于桑娜心情的理解時,我恍然明白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這篇小說的構思,也明白了為何將老課文《窮人》安排在了本組課文的第一課,是為了達到學生“學習本組課文,要在讀懂課文、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學習作者是如何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方面的描寫,抒發美好情感”的起步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