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 教學設計(西師大版)
* 第13段:“素”:向來的意思。“新鮮事”是指閏土對“我”講的那些關于農村、海邊的事,一是海邊有許多五色的貝殼,二是關于西瓜有可能被動物咬食破壞的危險。這些事“我”從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鮮。從“素不知道”這個詞中可以看出“我”對閏土說的這些事從來也沒聽說過,感到十分新奇。從中也能看出 “我”知識貧乏,連海邊有五色的貝殼,連水果是怎么來的這些事都不知道。
* 第15段:這是“我”抒情發感想的句子。“他們”指“我”“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指“我”和“往常的朋友”們生活的天地非常狹窄。由于整天關在高墻深院里,“我”和“我”的朋友不能廣泛接觸大自然,只能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一小塊天空,猶如井底之蛙,和閏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第16段:一個“急得大哭”,一個“躲到廚房里,哭著不肯出門”,說明他們友誼是多么深厚。
* 課后第1題:旨在讓學生通過默讀,理解課文內容,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 課后第2題:此題的意圖是感悟表達方法,積累場景描寫的段落。
* 課后第3題:旨在培養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的能力。要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閏土與“我”的不同生活來理解。
* 讓學生簡要了解魯迅。
教學設計參考
一、看圖引入,揭示課題
1. 出示課文插圖,學生看圖描述畫面。
2. 導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讀課文,勾出生字新詞,要求讀正確。
2. 再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3. 自學生字詞。
4. 默讀課文,邊讀邊批注。
三、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了誰?講了他的哪些事?
四、精讀課文,感受人物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1. 默讀思考。用“—”畫出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用畫出寫景優美或場面生動的句子,不懂的地方用“?”標記,可用鉛筆在書上寫旁批。
2. 交流討論。
(1)讀了課文,你覺得閏土是個什么樣的少年?
學生自由發言,并在書上找相關內容說明。回答不全面可互相補充。同時進行朗讀的指導與訓練。
(閏土:機智勇敢、知識豐富、活潑可愛。)
(2)討論含義深刻的句子。
要求學生找出不理解的句子,盡量說出對句子的理解。
(3)學生質疑解疑,教師適當點撥。
五、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
1. 從第1、第4段中找出描寫閏土外貌、動作的詞句,仔細品讀,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 試背第1段。
六、拓展延伸
1. 仿照文中第1段的寫法,寫一個人物片斷。
2. 課后閱讀魯迅作品《故鄉》。
(溫中珍 薛正琪)
參考資料
☆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后,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 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1936年10月19日,魯迅因肺結核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