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 教學設計
5、爭辯研讀,深入理解課文
作者魯迅是如此的向往閏土的生活,那閏土和作者相比,誰的生活有意思呢?同學們!如果要你選擇,你是向往閏土的生活還是課文中“我”的生活?請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也可以結合你對魯迅的了解以及魯迅的作品來談。
6、展開想象,訓練口語。
a、過渡:與閏土相處了一個月,“我”與他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必須回家了。當時會發生怎樣感人的情景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想象一下“我”和閏土分別時會說些什么?
b、誰能結合圖中人物的神態、動作再說一說。
c、課文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
d、課文最后說他們從此沒有再見面,其實三十年后,他們倆又見面了,不過三十年后的閏土改變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改變的呢?有興趣知道的同學,請去找魯迅的小說——《故鄉》來讀讀吧!
自我診斷:
1.本課是“走進魯迅”這個主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如何引導學生通過本組的學習開始關注魯迅,關注他的作品,從而走進魯迅,作為主題單元首篇課文的學習尤為重要。教學結束之際,由少年閏土的引向少年魯迅形象。雖打開了一扇“走向魯迅”的大門,但學生誤以為小說中的 “我”就是少年魯迅。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區別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和生活中的作者原型,是這堂課給我的一個難題。
2.課堂,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舞臺。雖然在教學設計中我試圖以此來進行課堂教學,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并不盡如人意。許是文本的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太遙遠,在學生理解出現了“卡殼”的時候,還是或多或少扮演了“講授者”的角色。
3.讀,是閱讀教學的主旋律,關鍵的是課堂教學如何優化導讀,實現有效的教學整合。但這堂課的“讀”過于平淡,學生的讀總差了那么一點的味,少了些滋味,少了些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