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閏土》說課設計
(這樣處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當中,從而激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愿望。)
2、初次見面,這個少年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課題:少年閏土。
(二)整體感知,初識閏土。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看看課文先寫什么,接著寫什么,然后寫什么,最后又寫什么。(板書:回憶 初識 相處 離別)
2、這四個部分,哪個部分給你印象最深?
3、交流印象深刻的內容。
(三)直達重點,了解閏土。
1、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讓學生把閏土和“我”的對話找出來,先自由讀一讀,再在小組中合作學習課文6-13自然段,討論交流自己喜歡的內容。
2、匯報學習成果。
(1)以閏土語言為突破口,指導朗讀、概括出四件事。
先指名輪讀閏土的話,其間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讀音指導和長句的朗讀指導。
再指導學生概括出閏土的話中包含著四件事。(板書: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看跳魚兒)
(2)自讀閏土的話,邊讀邊想象畫面。問:你最感興趣的是閏土的哪些話?生讀,師相機指導。
3、重點研讀“看瓜刺猹”。看看哪些地方稀奇,讓你感到有意思,勾畫有關句子,寫上批注。老師指名交流。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默讀,說讀書體會。
(2)采用個別朗讀、分角色朗讀、齊聲朗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景美、閏土勇敢、猹的狡猾。讀出自己的理解。
(3)出示課文對話,看看閏土是怎樣說,“我”怎樣聽。同桌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4)結合課文第四自然段,感受閏土健康可愛的形象。
(5)小結。這件事給我的印象是十分深刻,時隔三十年呀,當母親再跟我談起這件事時,我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展示“月下看瓜刺猹”圖,學生配樂誦讀第一自然段,背誦積累語言。
(采用“情境渲染、聯系實際談感受、引入背景資料”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感悟閏土的特點。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4、從讀學寫,進行課堂小練筆。仿照作者描寫閏土的方法,請你抓住你最熟悉的一位同學的外貌特征,用三言兩語寫下來,讓大家猜猜你寫的是誰。
(從讀學寫,讀寫結合,學以致用,這樣既符合認知規律,又符合寫人文章的寫作規律。)
5、教師引讀“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跳魚兒”。學生再次感悟閏土的形象,體會對話的作用。
(由扶到放,體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
(四)拓展延伸,再識閏土。
1、啟發學生想象說話:“我”和閏土分別近三十年后,再一次相見了,見面時說的第一句話是什么?
2、出示《故鄉》片段:
一日是天氣很冷的午后,我吃過午飯,坐著喝茶,覺得外面有人進來了,便回頭去看。我看時,不由的非常出驚,慌忙站起身,迎著走去。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