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設計
《天凈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種),曲盛行于元朝,體式與詞相近,它可以在字數定格外加襯字,多使用于口語,句式較為靈活,語言也比較通俗。
3.學生同桌或小組內說說詩詞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讀詩歌。
四、品讀詩歌,讀中悟情,欣賞詩歌意境
1.默讀詩歌,體會三首詩歌的異同。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品讀,體會詩歌所蘊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品讀的收獲:
① 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說說你在閱讀時仿佛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② 通過閱讀,你從中會到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閱讀的體會,師相機指導:
《春夜喜雨》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喜”字。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感受詞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歡樂。
《天凈沙·秋》其中沒有秋景的清蕭,沒有悲涼的情緒,有的卻是色彩鮮明的美麗的秋景。全曲沒用一個“秋”字,卻傳達出了濃郁的秋意。
5.分小組賽讀,看看哪組最能讀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課后背誦這三首詩歌。2、課外收集感興趣的唐詩、宋詞、元曲。
第三課時
《太陽的話》《白樺》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這兩首詩。
2.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
4.課外廣泛閱讀詩歌,搜集詩歌。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及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異同;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教學準備:課前搜集現代詩的有關資料,搜集詩歌的特點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朗誦,導入新課
1.師朗誦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啊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2.讓生體會這首詩和上節課學的詩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導入: 老師剛才朗讀的是一首現代詩,它和古詩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讀讀《太陽的話》《白樺》這兩首詩,相信通過同學們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二、初讀兩首詩,了解大致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以小組合作讀,自讀,賽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2.小組賽讀,男女同學賽讀。
3.小組交流:通過朗讀兩首詩,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詩,你有什么新的發現?
三、品讀詩歌,感悟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