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學設計
3、小組交流,相互學習。
第四課時
詩海拾貝活動二 整理詩歌、欣賞詩歌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對搜集到的詩歌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了解詩歌的豐富性。
2.激發學生搜集詩歌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歌故事的有趣。
3.學會讀懂古詩和欣賞詩歌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詩歌的熱愛。
活動過程:
一、復習回顧“詩海拾貝”中的6首詩歌,歸納詩歌的分類方法。
1、自由朗讀這6首詩歌。
2、小組交流討論這6首詩歌的特點:描寫自然景物的
3、學生分小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詩歌。
4、組內誦讀這些詩歌,討論:詩歌除了可以按內容分類,還可以按哪些方面來分類?
5、師生交流歸納:
可以按內容分: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關于秋天的詩、關于春天的詩……
可以按題材分:山水詩、邊塞詩、思鄉詩、詠物詩……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詩、自由詩……
按體裁分;童話詩、寓言詩、散文詩……
按國家和作者分:外國詩、中國詩
按創作方法分:詩歌、民歌或童謠
按時間分:古代詩、近代詩、現代詩、當代詩)
二、學習整理詩歌,將詩歌分類
1、小組學生在組內將自己搜集的詩歌進行分類整理
2、學生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分類,并交流。
3、師生交流:每一小組選一代表匯報小組的整理情況,并展示。
三、欣賞詩歌
1.學習《詩中的“秋”》,交流:怎樣欣賞、理解詩歌?
2.再讀自己搜集的詩歌,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
四、課后繼續品讀欣賞詩歌,自制推薦表,推薦“我最喜愛的詩歌”,張貼在詩歌專欄中。
我最喜愛的詩歌
推薦理由
教師推薦《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毛澤東詩詞鑒賞》等課外補充閱讀資料。
第五—六課時
與詩同行活動一 舉辦詩歌朗誦會
活動目的:
1.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詩歌,熱愛詩歌。
2.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活動重難點: 詩歌朗誦會的形式、內容的確定。
活動過程:
一、在班里分組討論一下,怎樣開好詩歌朗誦會
1.確定內容,詩歌朗誦會朗誦的詩,可以是搜集到的詩,也可以是自己寫的詩。可以利用教材,本學期教材中,《中華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誦詩,本組教材中的《我們去看海》,選讀課文中的《我們的方陣》都可作為選材。還可以是自己寫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