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海拾貝之走進李白》說課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在這詩歌的王國中,李白是那顆最璀璨的星星,對于李白,你知道多少?歲月悠悠,彈指一揮,觸摸那盛唐的塵土,在詩的世界里走進李白,走進那月色纏繞的低頭思故鄉;走進那影像疊重的對影成三人;走進那放浪江面的直掛云帆寄滄海的李白的心靈深處.叩響他的靈魂之門,感受他的心中丘壑!在浮華與金錢交織的霓虹燈的世界里,爾虞我詐之風吹得我們迷茫在生命不名一錢的彷徨世界.然而,凝望盛唐之雨,擲地之音讓我發現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重量,生命的長存.他揚帆出海,他凝望煙云廬山,他蕩舟湍流之處.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之壯美把他的心凝接于瀑布自由迸裂的一剎那,鑲嵌在心的最深處.流水不羈,任意東西,心的包袱得以解脫,發黑的葡萄才露出一點光澤,霜白的頭發才搖曳黑的光輝.李白把生命的真正的意義定格在自由自在的秀麗山水畫卷里,不讓污濁的泥淖玷污高潔的靈魂.也許他在物質上很窮,然而精神之上他卻超越了眾人,尋得一方凈土安放自己的心靈.在山與水的交映下,諦聽兩岸猿聲啼不住,想象朝辭白帝彩云間,放歌輕舟已過萬重山.水的靈動,帶走了心的疲勞;山的厚重,增加了生命的重量。
十月六日、七日,我與我們學校的幾位老師,在教導主任李婷翠老師的帶領下,前往昆明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名師教育教學研討會》,在學習期間,聆聽了專家們帶來的優質課,以及他們對教育教學教學理論更深層次的理解,受益匪淺,特別是孫雙金校長的情智教育理念讓我感觸頗深,隨著《走進李白》的聆聽,我也享受著“詩意語文”的無限魅力教育。孫老師首先由李白是詩仙、酒仙引出本課主題“李白是仙”;再由杜甫《飲中八仙》及詩中所蘊藏的故事,讓學生認識李白作為酒仙的一面;然后帶學生學習《望廬山瀑布》,并與唐朝徐凝《廬山瀑布》對比,并引入蘇東坡《戲徐凝瀑布詩》,從中體會李白詩的極度夸張和浪漫想象;接著又帶學生學習了《夜宿山寺》和《秋浦歌》;最后通過李白以詩答湖州司馬的故事,總結李白詩仙的特點。
對這節課,許多老師和專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確實,通過這節課我們可看到孫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深刻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厚的文化底蘊,勤奮鉆研的精神,詩意的語文課堂教學藝術……但每每回味這節課,總有別樣的感覺揮之不去,那就是,《走進李白》是孫老師的,而不是學生的,也不是聽課老師的。
這節課是古詩欣賞課,目的是讓學生欣賞李白詩中非凡的夸張和超人的想象力,及由此顯示出的磅礴氣勢,從而體會李白詩的“仙風傲骨”。聽了課以后,我覺得孫老師是在帶著我們欣賞李白的詩,但更多的感覺是我們在欣賞、享受孫老師的研究成果,欣賞、享受孫老師本人
這個專題能否讓我們的學生來完成呢?我就不妨就嘗試一下,剛好,六年級第六單元教學內容為詩海拾貝,讓學生搜集是整理詩,讓我們學生來完成《走進李白》。第一步,布置學生利用互聯網或到書店、圖書館等尋找收集李白的詩;第二步,讓學生復習其中已經學過的李白的詩,引導學生學習未接觸過的但通過老師幫助能理解的詩;第三步,分組羅列李白的詩,一組集中反映李白詩的極度夸張和浪漫想象,一組集中反映李白詩的常人情感,讓學生進行比較,從中發現李白詩的特點,感知李白的性格特征;第四步,引導學生交流總結。課前我設計了預習生成單:1.、對于“詩仙”李白,你了解多少,查找資料,把想與同學交流的寫下來;2、李白的詩你最喜歡哪首,誦一誦,寫下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3、誦讀時你眼前浮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寫寫吧4、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5、李白的詩你還搜集了哪些,寫下來,和同學一起分享。并且,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制定的:a類 :通過教學,使學生更深刻的認識李白,了解李白:b類: 通過對李白部分詩的朗誦,交流,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李白詩歌的特點;c類 :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讀古詩,了解中國古代博大精深地歷史文化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為學生感情朗讀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理解李白的特點,我運用對比的形式讓學生去比較、去思索、去尋找、去發現。讓學生在平易、簡單的詩句中,或在最被人忽視的普通字詞中挖掘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逐步地、穩步地走近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