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實錄及反思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倆而為他們彈琴,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激發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偉大音樂家貝多芬的善良的品格——對窮苦人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的樂曲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源于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融傳說、美景、深情于一體。
本實錄為第三課時,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圍繞“美育”這一主題展開,為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貝多芬的平凡和偉大、善良和真摯,我在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思路“創設情境氛圍,激發學生情感——直奔文章重點,品味文字美,想象意境美——追溯作曲根源,感悟情感美”。
二、教學目標:
1、抓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感悟《月光曲》所表現的意境。
2、借助多媒體引導學生想象理解《月光曲》所表現的美好意境,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3、引導學生通過多媒體欣賞美,通過語言文字感悟美的基礎上,真正感受到貝多芬卓越的才華和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品質。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學生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所表現的景象,但文章并沒有直接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而是通過皮鞋匠聽音樂時的聯想表現出來的,這對于學生特別是我們農村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為孩子們平時聽音樂的時候不多,有意識地聽更少,對音樂的理解不夠,所以難以聽懂。加上學生抽象思維不強,當然就想象不出畫面,感悟不到它的美,體會不到它的情感。但孩子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形象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接收事物快。在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如果我們教師能借助多媒體并有意識地引導和滲透有關內容,就能激發孩子們的情感,開啟他們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品味語言美、欣賞意境美、感悟情感美中領悟意境、旋律、情感之間的關系,真正領悟《月光曲》的內涵。
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月光曲》所表現的景象。
五、教學難點:感悟文章的語言文字美、意境美、旋律美、情感美及它們的關系。
六、多媒體資源的選用:cai的制作平臺是powerpoint,它操作簡單,易學易會。
七、教學互動:
(一)、談話激趣,引入新課。
今天上課前,教師想送給大家一句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點,該是多么幸福。”(課件出示)知道這是誰說的嗎?那就是貝多芬。通過昨天的學習,誰能說一說貝多芬是誰?(課件出示貝多芬)
生:貝多芬是德國一位著名的音樂家。
生:貝多芬寫了很多有名的曲子,如《命運》、《田園交響曲》、《月光曲》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創作的《月光曲》中,再次去感受它的美。
(二)、直奔重點,讀中感悟。
1、找重點:《月光曲》到底是怎樣的一支曲子呢?
1)師:請同學們找出能表現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是文中的哪一部分
生:第九自然段。
2)師:請一個同學讀描寫《月光曲》內容的部分(九自然段)。看看它的內容表現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