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實錄及反思
1、這部分主要寫什么呢(貝多芬和盲姑娘的認識過程)。
2、他們是怎樣認識的呢?開始怎樣?后來怎樣?最后怎樣?
3、交流:
生1: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彈的是他的曲子,當時心里就想,在如此貧窮的地方,居然有一位懂他曲子的人,心里有一分觸動。(課件板書:聽到琴聲——一分觸動)
生2: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看到兄妹倆那么窮,而姑娘的眼睛瞎了,還那么善解人意,熱愛音樂,于是心里十分感動。就為盲姑姑彈了一首剛才彈的曲子。(課件板書:看到兄妹——十分感動)
生3:而盲姑娘一聽到琴聲,就判斷他是貝多芬,說明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非常懂音樂。貝多芬認為在這么個窮鄉僻壤,一位盲姑娘能用她的心去感受和理解音樂,所以認為遇到了知音,心情萬分激動。難怪在九自然段說她仿佛看到了……原來她是感受了、理解了音樂的內涵,真是一位特殊的、難得的知音。(課件板書:遇到知音——成分激動)
4、師:就在這樣的心境下,一陣風吹來……
生:齊讀讀八自然段。
師:貝多芬看到這么美的環境,這么美的月光,這么美的兄妹倆,于是他有感于(知音),寄情于(月光),即興創作了這首意境美、旋律美的世界名曲《月光曲》,,是不是簡單的同情窮人。
(四)、總結課文,感悟人美。
1、(課件出示板書,將板書全部連起來)對照板書,總結課文。
現在大家能說說《月光曲》的內容嗎?
師(示范敘述第一段):描述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彈的是他的曲子,心里有一分觸動,所以彈出的曲子是柔和、徐緩的,這樣的曲子在兄妹倆的耳朵里,使他們產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象。
抽生接著說……
師簡單一句話小結:貝多芬創作的《月光曲》所寫的內容就是他那天晚上的經歷和他的心情(心情的變化,使曲調變化;曲調的變化,讓兄妹倆產生的聯想變化)。
2、感悟人美。
師:如此美好的畫面,如此優美的旋律,讓窮兄妹倆陶醉,所以窮兄妹倆聽到《月光曲》的感受是誰都無法言表的,讓我們飽含深情地讀最后一段。
師:如此美好的畫面,如此優美的旋律也讓我們感動。而讓我們感動的除了意境美、旋律美外還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更美?
生:情更美。
師:請你說說你從哪兒感悟到了情美?
生:貝多芬關心同情窮人;兄妹倆的善良……
師小結:美妙音樂的創作不僅來自音樂家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創造力,更重要的是來源于音樂家高尚、真摯的情感。有一句話說得好。正如貝多芬所說的一樣(課件出示名言,指讀名言),貝多芬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才會走進茅屋,即興創作《月光曲》。
3.配樂朗讀:讓我們再次欣賞《月光曲》(課件出示),邊聽邊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仿寫:
美妙的音樂會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遐想,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沖擊,會給我們帶來美的熏陶,會培養我們豐富的想象力 。老師聽了一段音樂后想到了幾幅畫面(課件:貝多芬《田園交響曲》并配畫)。請同學們用心領會其中的意境,相信你們能想到更多更美的畫面,請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我聽到琴聲,仿佛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