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 教學設計
讀的好。(評:真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真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王者的風范。(高聳險峻,巍峨,巍然屹立,高大雄偉)一起讀。
2)當子期聽到奔放的琴聲,又會怎樣贊嘆呢?
讀不好(洋洋的意思是 寬廣,)來讀出這種感覺。
讀的好的話(讓旁邊一位同學來說說,你聽著他的朗讀,會想到什么?(白浪滔天、洶涌澎湃、奔騰不息、氣勢磅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濤風簸自天涯。)來讀出這種壯觀,讀出這種氣勢。
3.連起來讀這個句子。(師生配樂合作讀。)
讓我們一起感受這高山流水的美妙,(師生合作)多么美妙的境界,讓我們再一次吟誦。
4.填空式背誦。伯牙鼓琴,志在 若 ! ” 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 !”,鐘子期曰:“善哉, 兮
(三)積累語言,體會“所念必得之”之喜。
1.伯牙志在高山,子期就想到峨峨泰山,伯牙志在流水,子期就想到洋洋江河,這就可以說“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了嗎?(徐徐清風 皎皎明月 漫漫長空 茫茫滄海 綿綿春雨 瑟瑟秋風 ……)
師指導一句:伯牙鼓琴,志在 清風 若 清風 !,鐘子期曰:“善哉, 徐徐 兮
2.利用這些景物,來進行句式訓練。你也來寫寫伯牙與子期之間的這份默契,拿出作業紙。伯牙鼓琴,志在 若 ! ” 志在 ,鐘子期曰:“善哉, 兮若 !”,鐘子期曰:“善哉, 兮
師生合作。我彈琴,子期你聽琴,你能聽懂的都可以贊嘆,看看知音有幾人?(子期何在,我重新彈。)
3.這就是——出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反復讀三次)。這里“之”是什么意思?(之就是伯牙所想的東西,心想的志向)對這個“之”就代伯牙所念,伯牙所想,伯牙所志。)既能聽懂琴聲,又能聽懂心聲,這就是“知音”也。ú羻柼枺
讀好這個句子,強調“必”。
(四)體會“得知音”之喜。
1.補充資料伯牙得遇知音前內心的寂寞與孤獨。先抑后揚,得知音欣喜若狂。
伯牙何許人也,子期何許人也?
資料:子期,一位普通的山村樵夫。伯牙,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琴藝高妙,名滿天下。多少達官貴人追捧他,但是伯牙聽到的都是一些空虛的、膚淺的贊美。一直以來,沒有人能真正聽懂他的琴聲。長期以來,無限寂寞和孤獨困擾著他。如今,一個山村樵夫竟然能聽懂他的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