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說課稿
四 、說板書及作業
1、 板書主要是由課題和代表戰象品質的詞語組成的。
這樣安排的好處:一是便于總結;二是便于學生加深印象。
2、 作業是通過想象,為課文填寫空白。如此設計的意圖是再次加深學生對戰象嘎羧的情感。
《最后一頭戰象》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最后一頭戰象》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3課。這是一篇悲壯,感人的動物小說。課文記述了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最后一頭大象:嘎羧,在生命終結前,再次披掛象鞍,憑吊戰場,莊嚴的埋葬自己的故事。贊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也表現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深情厚意。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了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會憑借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和知識,來認識了解事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成學生在知識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華。
三.說教學目標
1、 選擇令人感動的場景,并能用自己的話進行講述;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課文的語言;
3.抓住文章重點段落, 聆聽戰象嘎羧的心聲, 感悟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深厚友情;
4.拓展寫話,為戰象嘎羧題寫碑文,傾訴自己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品讀課文,感受課文飽含深情的語言,體會戰象的高尚情懷;
難點:通過朗讀感悟,領略作者的表達方法,領會作者的創作意圖。
五.說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學中將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轉換成同戰象嘎羧對話的過程,輔以音樂,圖像等課程資源,給學生的內心以猛烈的撞擊,深深的震撼,進而學生必然讀出情感,訴出情感,寫出情感。
六.說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講述戰象嘎羧的故事
以打字機的聲音逐字出示字幕:“西雙版納曾經有過這樣一頭戰想,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回到了曾經浴血拼殺的戰場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讀后,教師質疑:“讀了這樣的文字,你的心情怎樣?”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曾經”一詞啟動學生內心的情感,為后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在學生進入情境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較快速度選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講一講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斷。這一訓練為學生學習語言提供了實踐的機會,培養了表達能力,又提高了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娓娓道來中,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繼續浸潤在情意濃濃的學習環境中。
2、聆聽心聲,感悟戰象嘎羧的情懷
閱讀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一個平等對話的環境,教師與學生展開談話:“學習課文就是與文中人物、動物、景物交流、談話,在這里我們就是同誰交談呢?(嘎羧)使學生意識到戰象嘎羧就是一個有高尚情懷的“人”,它也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