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出示,交流: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___,看到了___。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這礁石,也許是___,也許是___;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口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___,也許是在___,也許是在___。
師:這樣的悲壯,這樣的深情,這僅僅是一頭戰象嗎?這是一位讓人滿懷敬仰的英雄,讓人飲淚歌頌的英雄。請同學們和老師合作讀這一段,你們讀課文,老師讀補充部分。
出示:
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驚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壯的戰象們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日軍)。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礁石上親了又親。這礁石,也許是(嘎羧曾經奮力殺敵的戰場),也許是(曾灑滿戰友鮮血的一處傷心地);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口歐──口歐──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也許是嘎羧在(深情呼喚戰友的靈魂),也許是在(訴說對戰友的思念),也許是在(告訴戰友,它將來陪伴它們)。
3、誦讀“莊嚴歸去”:
過渡:嘎羧依然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它走啊走,終于找到了戰友們安息的地方。讓我們親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墳墓的場景。
請同學們深情地朗讀20~23段。
出示:
嘎羧來到石碑前,選了一塊平坦的草地,一對象牙就像兩支鐵鎬,在地上挖掘起來。它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又經過長途跋涉,體力不濟,挖一陣就喘息一陣。嘎羧從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終于挖出了一個橢圓形的淺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繼續挖,用鼻子卷著土塊拋出坑;我們躲在遠處,看著它的身體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陽落山了,月亮升起來了,它仍在埋頭挖著。半夜,嘎羧的脊背從坑沿沉下去不見了,象牙掘土的冬冬聲越來越稀,長鼻拋土的節奏也越來越慢。
師:文中提到了幾次怎樣的“挖”?普通人會是什么反應?你從這些“挖”中體會到了什么?
生答。
師小結:我們想說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復出現了一個關鍵詞“挖”,從嘎羧的“一直挖”、“繼續挖”、到“埋頭挖”,通過一個“挖”字寫出了嘎羧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墳墓,莊嚴地把自己掩埋。這些描寫更加體現了這位垂暮的戰象對戰友的忠誠和重情重義。
出示:
嘎羧臥在坑底,側著臉,鼻子盤在腿彎,一只眼睛睜得老大,凝望著天空。
師:終于,一切都平靜下來,什么聲音都沒有了。而你看,(師引讀出示部分。)
師:你們讀得也很讓老師感動。有誰能如此坦然地面對死亡?有誰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做到了。請同學們齊讀這一句。
師:戰象嘎羧有情有義,帶著對英雄的崇敬,再次深情朗讀20~23自然段。
三、感受形象
過渡:最后一頭戰象懷著深深的愛,從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歸宿?梢哉f,它是一個英雄,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將是。
在它的生命軌跡中,它忘不了與人們依依惜別的深情──引讀片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