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評課
《最后一頭戰象》是一篇悲壯、感人、發人深省的文章。課文語言優美,描寫生動,以充滿深情的筆歌頌了戰象嘎羧的善良,忠誠的高尚的情懷。嘎羧身上所體現的對生命的執著與忠誠讀來令人震撼,發人深省。本課亮點如下一把握主線,體會深度
張老師在執教這一課時,重點抓住四個場面,即重披戰甲----告別村民-----憑吊戰場------自掘墳墓-----從四個方面入手,重點研究嘎羧的內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歷程。然后讓學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寫體會,接著不懂的問題并嘗試解決。這個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生把握主線從而深入研究和探討,體現了高年級教學的深度。
二品讀詞句,體味語言
張老師在教學時,讓學生找令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嘎羧的動作、神態進而品味細節。比如抓住了這句話“它站在江灘的卵石上,久久凝望著清波蕩漾的滿面,然后,它踩著嘩嘩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塊龜形的礁石上親了又親,許久,又昂起頭來,向著天邊那輪火紅的朝陽,發出震耳欲聾的吼叫。”教師抓住了這幾個問題
1、嘎羧回到昔日的戰場做了什么呢?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會想到什么?它對著礁石“親了又親”時會想什么?嘎羧“震耳欲聾的吼叫”想訴說什么? 3、學生想象,自由回答。此環節設計嘎羧的動作和神態品味,進一步利用多媒體的設計,一曲勇敢的心曲調,深深的感染了同學們的情懷,教師這樣引導學生用心靈閱讀,教師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嘎羧的這種重情重義的形象躍然紙上,課堂上掀起了情感波瀾。此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想象能力也被激活了,這問題的提出層層深入,真是一石擊起千層浪啊, 教師從品味詞句的匠心獨運到體會情感的渲染到想象力的培養,真可謂一脈相承啊。
三讀寫結合,體會情感
這位老師在最后部分的教學設計小練筆起到了點睛之筆,此環節體現了讀寫結合,古人曰:“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從而讓學生樂于寫, 嘎羧走了,帶著它對村民的留戀,帶著它對戰友的深情,它走了,但它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現在,請同學們拿起筆和紙,試著完成“小練筆”。 村民們為了紀念戰象嘎羧,為它立了一個墓碑,請你以村民的身份,為戰象嘎羧寫一段碑文。象鞍上留著彈孔,似乎還有斑斑血跡──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掛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边@種情感之弦被撥動了,這種情感呼之欲出,,最后一頭戰象呈現給我們的是深沉的愛和對于生命價值的深深思考,情感再次得到了升華,心靈再次得到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