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之約》教學設計
教師補充資料:
“它曾經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宮,甚至還被拿破侖拿走,在自己的臥室里掛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戰期間,法國人為了避免此畫落入納粹之手,曾多次轉移。這幅畫能夠來到紐約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
等待終于變成了現實,“近了,更近了——我終于跟她面對面了”迫不及待的心情躍然紙上。雖然經過了五百多年,她仍是那么恬靜、淡雅,怪不得作者說心中涌起一種奇異的感覺。
b、引導讀句子“她的臉頰泛著紅光——你會懷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動”。
體會:我們仿佛看到了她一頭烏黑的長發,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實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稱奇的是頸項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動,一切似真亦幻。
過渡: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幅畫的魅力?(微笑)自古以來,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是個謎,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兒?
c 、引導學生觀察肖像畫的面部表情。(第六自然段)
引導讀句子“那微笑——幾分矜持”。
體會:當我們凝視達?芬奇的傳世名畫《蒙娜麗莎》時,常常被那帶有三分柔情、七分迷離的微笑所迷惑。她的微笑時隱時現,難以捉摸,引發人們無窮的猜測,她優雅的神態中閃耀著母性的光輝,女人寬容豐厚的情感是那樣令人動容,然而又是那樣無法解讀。
小結并過渡:緊抿的雙唇,微挑的嘴角,耐人尋味的神秘的微笑,達.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畫筆,讓蒙娜麗莎的微笑成為永恒美的象征。
(5)達·芬奇的精湛技藝除了體現在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上,還體現在哪兒?(引出第七自然段)
(6)第七自然段,重點指導觀察蒙娜麗莎的身姿、服飾與她身后的背景。特別是她的右手。刻畫得極其清晰、細膩,她身后的背景充滿著幻覺般的神秘感。
(7)作者用優美生動的語言細致地向我們描述了蒙娜麗莎的美麗神韻,讓我們感到蒙娜麗莎仿佛就在我們面前。作者不僅描寫了自己看到的情景,而且融入了豐富的想象,你能找到這樣的句段嗎? 我們以前看一幅繪畫作品不知該從哪兒入手看,今天讀了這幾段,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從整體到部分 發揮想象……)
3、同學們,我們隨著作者的目光欣賞了蒙娜麗莎的風采,蒙娜麗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里,假如你是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講解員,你會怎么向參觀者介紹這幅畫呢?(學生準備后做講解員介紹)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學設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教學時注意勾畫出插圖描寫的文字,引導學生交流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什么。]
(四)激qing朗讀,融入心靈
1.過渡:同學們可真會學習,不僅從作者的具體描述中感受到蒙娜麗莎的神奇魅力,還能夠從等待中看出畫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感嘆道:齊讀第八自然段。這就是相約后的感受。
2.指名讀。 引導理解最后一句:蒙娜麗莎的生動、美麗、溫柔、神秘,在我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她已經成為我靈魂的一部分。這句話寫出了蒙娜麗莎給人心靈的震撼以及印象的深刻。
3.引導激qing朗讀。
4.課文還有一幅圖,也是達.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畫,關于這幅畫,還有一個非常生動有趣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后去查找有關的資料,利用讀書活動進行一次藝術作品欣賞交流,也希望同學們把交流的情況寫成稿件投到“童語之聲”編輯部,與大家共同分享。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