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六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冊八篇老教材中的其中一篇。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后,我們也仿佛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如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向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于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情感更深刻。
二、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學習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意境的美。
2、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3、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重難點:
重點是領會《月光曲》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以及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背景。
難點是從《月光曲》的意境中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會了生字詞,了解了貝多芬生平。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更深入地去了解貝多芬。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第9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找出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的段落,是哪一段?課件出示第9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這段文字有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沒有)它寫什么?(月亮和大海)
2、自由讀這一段,這段文字描繪的意境美不美?(美)你們是從哪體會到的?
這里描繪了幾個畫面?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卷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濤洶涌
指導朗讀
讀出景色的變化,指名讀,評價,師引讀全體學生讀
3、這三個畫面都有月光的照耀,十分地美。這樣美麗的景象是兄妹倆親眼看到的嗎?(不是)從哪知道?(好像、仿佛)
為什么聽著貝多芬彈的樂曲能讓兄妹倆聯想到這么美麗的景色?這說明了什么?
你們想不想來聽一聽,感受一下《月光曲》的神奇力量。播放《月光曲》
4、通過傾聽,再加上第9段文字,你們能說說《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是怎么變化的?
再去好好讀讀這段話,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三個層面去分析
小組派代表匯報
生1:曲子剛開始時,節奏是比較慢的,曲子很舒緩。這時,貝多芬應該是輕輕地按起琴鍵。
生2:月亮越升越高,曲子應該逐漸增強,節奏也快些
生3:到最后聲音和節奏都達到了高潮,越來越響,越來越快。
師:你們也是懂音樂的,要是貝多芬能聽到你們的回答,肯定會說你們是他的知音。一起來把這段讀一讀,相信這次肯定會讀得更好!
(三)追溯根源 了解創作背景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作出來的呢?接下去我們去看看貝多芬的創作背景。(學習第2到8自然段)
找出引發他創作的一些起因的句子。
1、出示: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里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抓住“斷斷續續”、“茅屋”、“正是他的曲子”等重點詞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