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
(下面是教師示范拖音的讀文)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下面各自按照畫出的斜線朗讀一次,拖音的地方,可以夸張些。(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師: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奏晃動。(師示范:“弈秋,通國這……善弈者也。”生笑。)你們別笑,讀出滋味來的人都是這樣。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學生繼續練習,不少人搖晃起來,氣氛很熱烈。)
師: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眾笑)
師:好多了。再重讀一下這一句。(示范:“為/是其智/弗若與?”)注意是問號。(生重讀此句)
師:誰再來讀?(先后有四人讀課文,師隨機指導、示范)
師:你們覺得這樣讀是不是課文也好懂一點了?生:(齊)是。
師:那我問幾個問題行嗎?第一個問題:“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生:弈秋是一個人的名字。這個人很會下棋。
師:沒有說得太明白,很會下棋到什么程度?
生:他是全國最會下棋的人。
師:啊,放到現在他能拿到全國圍棋比賽的金牌!(眾笑)哪句話說了這個意思?讀出來。(生齊讀:“通國之善弈者也。”)
師:這句話中那個“者”字是什么意思?
生:“者”就是指那個人。
師:沒聽懂。我問你,什么叫“作者”?
生:“作者”就是作文章的人。
師:“讀者”呢?
生:讀文章的人。
師:“勝利者”呢?
生:勝利的……得到勝利的人。
師:不簡單!“善弈者”呢?
生:善于下棋的人。
師:說得都對。這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什么“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是嗎?(生答是)
師:第二個問題:課文里的人讓弈秋干什么?
生:叫他教導兩個人下棋。
師:聽著別扭!老師今天教導我們《學弈》這一課。別扭吧?怎么說?
生:人們讓他教兩個人下棋。
師:這樣說多順啊!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他這兩個學生表現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生: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但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至,想拉弓用箭射。
師:你很會利用注釋,所以講明白了,很好。你這段話說是說明白了,但聽起來有點硬邦邦的感覺。為什么呢?因為你只是把注釋原封不動地套了進去,就顯得有點死。其實你把注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變成你自己的話,自自然然地講出來就行了。現在大家練習說一下,同桌的兩個人互相說一說。
(學生練習,有的互相討論)
師:大家停一下。我這里有幾個字不明白,想請教你們,能幫幫我嗎?“一人雖聽之”中的“之”字是什么意思?(有學生翻看注釋)
生:這個“之”字的意思是指弈秋的教導。
師:沒錯。注釋上就是這么說的。但是,我們平常說話不會這樣說。比如我說:“我們要聽家長的話。”這個“家長的話”是不是教導我們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