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說課
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就是讀,讓學生參與到讀書中,在讀中理解、領悟,去品味積累,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理論依據:《課標》中指出:“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律”,同時穿插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受、體會、領悟、運用,重視學生的讀、說、寫,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
三、說教學過程40%
一、配樂激情導入:
我們都知道《流浪漢和時光老人的故事》,流浪漢由于好吃懶做荒廢了自己的一生,正當他懊悔的時候,時光老人給了他一次重返童年的機會,然而他還是重演當年的故事,當流浪漢再度找到時光老人的時候,時光老人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一個人,連一分一秒都不會再給人類......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必須珍惜時間。
就像我們每天上的這短短的40分鐘的課,如果我們用心體悟,那么我們將受益匪淺,相反,我們將一無所獲。同學們,有信心將這四十分鐘上得精彩嗎?
教師富有激情的導語可以喚醒學生心靈深處的一種潛能,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欲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讀書,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品味、運用、積極等進行語感訓練。一方面加深對課文思想內容的領悟,另一方面體味作者如果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這個階段著眼于整篇文章,揭示文章的內部關系,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教師配樂范讀,激發學生讀的欲望。
(二)請學生帶著問題讀,作者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呢?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呢?作者回答了嗎?
(三)請學生自由朗讀,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
可以默讀,可以有感情的朗讀,可以邊讀邊畫,或邊畫邊寫體會。
(四)、合作交流、生生對話
以小組為單位相互交流,自己讀懂了什么?什么地方讀不懂?要求同學發言時要注意傾聽,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別忘了把自己不懂的問題拿到桌面與同學交流。
(五)、集體交流,教師點撥
1、匯報自己喜歡或認為重要的句子,并說出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重點語句。
<1>、八千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對于這個句子,首先請學生說出自己讀懂了什么?(時光短暫、轉眼即逝、無聲無形)再問學生從什么地方體會到時光的短暫,轉眼即逝,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針尖上的一滴水、溜去、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從而體會作者對已逝的時光的留戀、無奈。
指名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可各組推薦讀,其他小組挑戰讀,各組齊讀。
<2>出示: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回。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地日子地影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