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教學設計
師:“雖與之”的“之”解釋是指前一個人。
“弗若之”的“之”書上沒有注釋,怎么解釋呢?
(師指圖,引導學生看圖理解。)
5、第四句:為是其智弗若與?
⑴ 學生解釋。
⑵ 學法指導,古漢語知識滲透。
師:你解釋得很好,“說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為了使語言精練,作者在“弗若”和“與”之間進行了省略,你能補充嗎,把意思說完整?
(相機標添加符號)為是其智弗若……與?
6、第五句:曰:非然也。
⑴ 學生解釋。
⑵ 順勢,領悟道理。
師:作者說吧,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指圖)我們也這么認為,不是他的智力不如他啊,那么是什么原因“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呢?
生:因為后一個人沒能做到專心致志地學習。
師:對了,學習應專心致志。
(板書:專心致志。)
師: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生:課文告訴我們學習應專心致志,絕不能三心二意。
小結:作者借《學弈》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僅是學習,做什么事都必須專心致志。
⑶ 讀好三、四、五句:
① 四、五問答句讀讀好,師范讀。
② 男女生分別讀問句、答句(讀出反問的語氣和回答時肯定的語氣)
③ 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出感情,能背的就背。
師:學得不錯,今天我們學得好,也是專心致志的結果啊!
四、自讀自悟,加深理解,語言積累
1、自讀、自釋全文。
2、愿意讀的讀,愿意解釋的解釋:
⑴ 解釋全文。
⑵ 愿意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讀。
3、看看圖,背誦全文。
五、課外延伸
師:你知道這課作者是誰嗎?
1、學生介紹孟子(課前搜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2、老師推薦課外閱讀:孟子所寫的文言文故事《拔苗助長》、《掩耳盜鈴》、《鷸蚌相爭》等。
師:這些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淺顯易懂的文言故事,相信你們會喜歡的。
六、課后探討
1、課文中共出現了幾個“之”意思各有什么不同?
2、學了古文后,你會發現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