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學設計8
【教學流程】一、形象對比中生疑
1、多媒體出示情景圖:
一邊是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樹林,一邊是一塊空地上剛種下的僅及膝蓋的一片桃花心木的樹苗。
2、看景識形: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幾丈高的樹木連成一片,生機勃勃,像綠色的海洋。
3、質疑:
僅及膝蓋的桃花心木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怎樣的條件和護理?
二、朗讀感知中尋疑
1、一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如:枯萎(wěi)、鍛煉(duàn liàn)、依賴(lài)、汲取(jí)、優雅(yǎ)、勃勃(bó)生機等。找出帶有“枯萎”一詞的句子多讀幾遍。
2、二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栽種桃花心木苗→護理桃花心木苗成長→談論桃花心木苗的成長→借“種樹”喻“育人”。
3、三讀課文,尋找“我”的疑問,初識種樹人的“種樹有道。”:
⑴ 邊讀邊思,想一想會產生什么疑問?再用橫線畫出“我”的疑問同自己提出的疑問比一比。
⑵ 重點讀議兩個反問句,初步體會種權威人做事能按事物發展的規律,勤快踏實。
①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么久才給樹澆水,懶人怎么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② 后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么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從從容容?
⑶ 再生新問題:
桃花心木苗由“莫名其妙地枯萎”到“不會枯萎了”,究竟要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要經受哪些考驗?
三、言行對照中釋疑
1、“透視”種樹人的行動:開墾空地種樹→澆水的天數隔三差五無規律→澆水的量時多時少不一定→澆水的時間上午下午不一定。
2、先仔細閱讀種樹人說的話,然后小組合作以“面對面訪談”的形式品讀種樹人的語言,深人體悟“種樹之道”。
3、小組訪談匯報:
一人扮演“記者”,一人扮演種樹人,將種樹人的行動和語言對比分析,形成以下“解疑鏈”。
4、正反對比加深認識:
用“如果……就……”和“只有……才能……”這兩種句子說出桃花心木苗在“確定”和“不確定”的生長條件和環境中成長的不同結果。
四、人樹聯系中明理
1、出示“我”的感悟句,熟讀:“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深化了對環境的感受與情感的感知,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2、聯系實際說說“獨立自主的心”指什么?
3、小組合作繪出“人與樹”成長的聯系圖:
4、暢談自己的感受: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你能聯系課文內容用“名言警句”的形式說出自己的感悟嗎?示例:
⑴ 腳踏實地,循序漸進。
⑵ 看樹看根,看人看心。
⑶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⑷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⑸ 根深才能葉茂。
⑹ 小樹不修不成材,好花不澆不盛開。
⑺ 樹高千丈也忘不了根。……
五、擴展體驗中創新
1、世間萬物,千姿百態,隱藏著無數的哲理,在于我們的發掘與體驗。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現許多令人深思的哲理。請聯系生活想一想,你還能從什么事物上面悟出做人的道理,然后寫在“生活感言卡”上進行交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