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2、讀議結合:
我讓學生精讀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這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在這一段中的寫法以及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后,針對“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這一重點句子來討論,先是提出了:“為什么說‘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然后又提出了:“作者為什么不寫小女孩就在暖烘烘的火爐邊度過那美好的夜晚,而要那么殘酷地寫出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孩子們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是因為小女孩在火柴光里看到了美好的幻象,所以才說這火光是奇異的;還了解了作者這樣對比寫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小女孩其他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以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為例指導學生精讀課文。我首先指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慘,了解小女孩的心理變化,在讀中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小女孩為什么會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見火爐呢?學生通過交流,不僅理解了因為小女孩太冷了,才會盼望火爐出現,領悟到作者的想象描寫完全基于現實,十分合理,還了解了作者這樣把美妙的幻想和冷酷的現實進行對比是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
接著我再讓學生以此方法學習描寫小女孩其他幾次擦燃火柴的段落,這樣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感受最深的教材處理介紹或教學片斷摘錄:
1、課前我讓學生在預習中搜集安徒生的資料,使學生了解到安徒生出生在貧富懸殊、勞動人民深受剝削壓迫的苦難年代。
2、課中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自主閱讀:
在閱讀的同時畫出文中最令人感動的地方。然后在小組內交流收獲。取長補短,促進思維。當學生全班交流時,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這時我引導學生著重從兩個問題來理解課文。一是:小女孩是凍死的,為什么“嘴上還帶著微笑?”二是:分明是說小女孩凍死了,為什么要寫“她曾經多么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的幸福中去?”引導學生抓住“兩個幸福”揣摩其內涵,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接著,設計一個自由想象的題目:假設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她說些什么?學生能積極參與,各抒己見,“我請她到我們家吃頓飽飯”。“我要請她到我們這個溫暖班集體來,和我們一起學習。”……使學生對幸福的認識和體驗得到了新的升華。
3、課后我建議學生在課后閱讀安徒生的其他童話。
對教材的思考及對教學的反思:
1、把握了一條情感脈絡。從課文導入開始,我就一直為學生放帶有悲劇色彩的音樂,以營造一種悲劇氣氛,感染學生,然后通過范讀、指讀、自瀆、悟中讀、指導讀、重點讀,使學生對小女孩由憐生愛、由愛生悲,再配上精美的動畫,使學生的情感體驗不斷提升,情感不斷升華,達到人文合一。
2、培養了學生的三種能力:
⑴ 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感情是通過語言文字表現的。她的“可憐”“幸福”體現在哪里?學生在自讀中自悟,并能劃出相關的句子在小組內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加深了理解和感受。
⑵ 想象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