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說課稿
(課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話
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世紀交響樂,優美的詞句、奇妙的想像,讓人陶醉在音樂的海洋;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走訪世界的游記,每讀一則童話,就有一束陽光射進我們的心靈;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跨越年齡的經典,每一篇的來歷,都是那么不同尋常。他的童話中有對假、惡、丑的揭露、鞭撻,但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贊揚和向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與同情、善良和真誠、平等和正義的未來世界。
(二)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上課伊始,我和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回憶過除夕的情景,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讓孩子們除夕的快樂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凄慘形成顯明的對比,激起孩子們迫切想了解這個小女孩的強烈欲望,達到 “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靜靜地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伴著哀傷的音樂,體會著畫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個班里都會回蕩著悲傷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為下面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然后,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初讀課文,暢談感受。孩子們可能會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貧窮的孩子、美麗的孩子,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孤獨的孩子……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在孩子們談感受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來和學生產生情感的溝通,老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不要給予是非評價,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不斷地印證自已的感受。
(三)品讀課文,感受悲慘
我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所以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課件出示)有愛就有發現:
愛可以給人以溫暖,愛可以給人以力量,請你敞開愛的心扉,用心去細細品讀文章,在你眼前的這個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一讀,并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過品詞酌句的方法談理解,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談理解。
1、靜心悟讀,體會悲慘。
出示閱讀提示后,老師要給孩子靜心悟讀的時間,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的臉色變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濕潤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讀感染了周圍的同學,有的孩子拿起筆在書上勾勾畫畫,孩子們在靜心悟讀的過程中從字里行間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便有了不吐不快、急于交流的迫切愿望。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找到知音、引發強烈的共鳴。
2、展開想象,體會悲慘。
在描寫小女孩“賣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時,可能會說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頭叫賣時,那些拒絕她的人會說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為什么一定會打她,他爸爸可能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培養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就給這個本來就可憐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筆濃重的悲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