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課堂實錄設計
主持人:反方注意,你們不要被對方牽著鼻子走,可以主動出擊。
反方觀眾:從吃的、住的、穿的和所做的工作都可以看出,凡卡在這里受盡了折磨,勞累過度,營養不良,也許還等不到爺爺的消息就已經悲慘地死去。
反方觀眾:同樣的道理,爺爺日日夜夜思念自己的親骨肉,也許早已在悲傷和中含恨死去了。
正方觀眾:凡卡寫信的時候才9歲,可見離開爺爺的時間并不長。再說了,從爺爺守夜和砍圣誕樹這兩件事可以看出,爺爺是個樂觀性格開朗的人,不會這么快就去世的。
正方一辯:你們自己也承認,剛才的兩種假設都是“也許”和“可能”,這不正說明了還存在另一種可能嗎?
正方二辯:凡卡參加了蘇聯紅軍同樣也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反方觀眾:課文前面的預習提示已經交代了《凡卡》是一篇小說,契科夫寫這個故事是在1886年,據我所知,前蘇聯紅軍建軍節是1918年2月23日,那時候,凡卡已經40多歲了,怎么可能參加紅軍呢?
正方二辯:我覺得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凡卡完全可能遇上好心人收養了他。
反方二辯:店里的伙計同樣是打工的,也是窮人,他們都想出很多辦法來捉弄凡卡,怎么會有人幫他呢?
正反觀眾:莫斯科那么大,就沒有一個好心人嗎?
反方一辯:再說了,窮人的日子都不好過,誰還會收養一個孤兒?
正方三辯:我讀過《窮人》那篇課文,桑娜不是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嗎?
反方二辯:桑娜并不是收養,只是覺得孩子不能跟死人呆在一起,暫時抱回家而已。
正反觀眾:凡卡在信中提到他的好朋友,比如艾果爾、馬車夫等,也許這些朋友會幫助他。
反方一辯:凡卡在信中提到的那幾個朋友還都是窮人,而且獨眼的艾果爾還是殘疾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幫助凡卡。
主持人:請雙方注意,不要糾纏在一個問題上。
正方三辯:還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老板發慈悲,從此改變了對凡卡的態度。
反方三辯: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從課文看出,老板和老板娘簡直壞透了,怎么可能對凡卡另眼相看呢?
主持人:雙方的辯論勢均力敵,都很精彩。現在,請雙方派一位辯手做最后總結,再次闡明自己的立場。
正方一辯:從我們的辯論可以看出,凡卡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的途徑是相當多的。難道對方不希望看到凡卡生活幸福嗎?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仁慈之心嗎?(全場掌聲)
反方一辯: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佩服對方幫凡卡找到那么多過上幸福日子的方法。我們何嘗不希望凡卡能生活得幸福?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你們列舉的種種可能不是都被大家否定了嗎?難道我們發發慈悲,就能改變凡卡的命運嗎?(全場掌聲)
主持人:正方充分展示出善良的美德,反方更關注現實的殘酷性。不光辯論的過程精彩,雙方的總結發言也相當出色。臺下的觀眾積極參加辯論,為我們的辯論增色不少。支持正方的有16人,支持反方的15人,沒有大的差距。雖然我們沒能決出勝負,但是,觀眾的掌聲已經證明:你們雙方都是優秀的,成功的。祝賀你們!(全場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