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案
1.熟讀課文。 2.了解寫作時代背景。 3.象征手法的使用。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方法和技巧 備課札記 導入及檢查作業(yè) 1.朗讀檢查預習。 2.提出重點詞語理解詞義。 讀課文,正音,釋詞。 目標法(作業(yè)和課堂教授相結合,針對性強) 重點詞語包括:剖、礫的讀音; 紛紜、堅韌的意思。 新課教學 1.作者簡介:強調作者進步作家的身份和作用,引出時代背景。 2.把自己設想成一個身處逆境中的抗日戰(zhàn)士,聽老師讀課文,然后談自己的感受。 3.談感受,注意:一定要結合文本談。(在學生匯報中落實對文章內容和主旨的概括總結) 4.提出重點: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夏衍要在當時情況下寫野草?(換句話:野草代表了什么?他們之間有什么相似點?) 5教師講授:象征手法。(由比喻導入,降低難度) 6.輕聲讀課文6、7、8自然段體會此手法的作用。 7.在這三段中還有其它象征體的出現嗎? 8.學生總結課時重點。 1.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2.情境中聽讀課文,注意把自己瞬間的感受記錄下來。 3.匯報: 4.默讀課文并思考問題回答。 5.學生認真聽講:了解象征手法。(教學目標:僅限于了解) 6.朗讀體會 7.遷移訓練: 預埋法:背景的鋪墊作用在本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情境法:角色的遷移對學生領會本課的主題情感有幫助。 引導法:在學生匯報中要引導學生把文本和背景相結合,所回答的內容就是你所想的真實再現,而你所想的內容應該緊緊圍繞老師之前的問題。 深入挖掘并提煉:作者想透過野草這一文學藝術形象讓當時的民眾看到誰? 教授法:象征手法 遷移法:找出另一處象征 背景強調“在抗日戰(zhàn)爭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如抗連戰(zhàn)士,如軍需匱乏等故事的簡介”,還要強調當時我黨我軍中的不良情緒,在此情況下夏衍寫此文章。 引導法中主要是針對本班學生天馬行空的思維習慣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