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浪花的一滴水
【設計理念】:
每每在聆聽名師的經典課堂之后,感受名師的教學風格之余,領略名師的教學思想之時,常常有一種情愫在涌動。感動語文,從遠古藺相如的忠肝義膽,蘇武牧羊的凜然氣節,再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氣概;龔自珍的“我勸天公沖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強烈呼吁;近觀紅軍飛奪盧淀橋的英勇機智,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壯烈豪邁。種種牽動,絲絲情懷,感動語文!
語文應是一首詩,應給學生以一種“詩意美”的享受。這就是王崧舟老師等“杭派教師”提倡的“詩意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就應表現語文的真善美,啟迪學生的情懷。因此有著下面既務虛又務實的一段話:“詩意語文,著一‘真’字,覓一‘善’字,成一‘美’字,貴一‘適’字,化一‘神’字。”周一貫老師評價王崧舟老師的課堂之所以能夠“美如詩”,關鍵在“緣于情”,即由老師開啟的學生主體感受文本之情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加強學生語情感的培養。因此,如今的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感受語文味,讀出詩意美。
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怎樣呢?很多時候,我們的感動只是一剎那,很快地恢復于平靜。心如止水,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常常從煩悶中走過,為無奈而重復。沒有沖動,也沒有感動!當然也有很多時候,我們常常要自己奮斗,為自己努力,發展自己!“詩意語文”關注的是兒童精神的發展,激活兒童詩性思維。“詩意語文”是感性的、人性、民族性、兒童性的語文。我想,這樣的語文才能讓學生學得幸福,從而真正地走進語文。
【教材分析】:
課文贊美了雷鋒的“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通過深刻的比喻,恰當地表現了雷鋒精神。同時本篇課文是一首雷鋒的贊歌,以流暢明快的詩句、生動形象的比喻點明了雷鋒年輕、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熱情贊頌了雷鋒忠于黨、大公無私的崇高精神。詩歌本身具有很強的音樂美與節奏感,故而很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因此,在教學中充分的讓學生品讀、感悟,從而達到一種情感的升華。
【學習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語文味,讀出詩意美,寫出情感韻;
(2)、感悟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致力于培養助人為樂的良好品德。
【教學重點、關鍵】:
如何上好這一堂課?關鍵在于學生個體情感能否與文本的情感達到某種程度的共鳴,感染學生,從而觸動學生用心去品讀課文。這樣,學生不僅僅是作為一個讀者,而是置身于其中的一個音符;文本也不單純的為文本,而是學生學習的靈魂。兩者相融,跳躍著學生的靈魂,閃爍著文本的精華。故此,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情感,扣動學生的心弦是本堂課的關鍵之所在,也是重點、難點的突破口。
【教學流程】:
一、 引情 (10分鐘)
1、談話交流;
2、出示:3月5日(先讀一讀)
(提問):
同學們,你們知道3月5日是什么日子嗎?(學雷鋒日)
你們知道雷鋒叔叔的一些故事嗎?能介紹一下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引導學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