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讀書調查與分析
中小學生讀書調查與分析
調查目的:通過此次調查,使同學們認清自己的心理狀態,了解挑選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的方法,避免誤入歧途,讓同學們在眼花繚亂的課外書中汲取精華,剔除糟粕。
調查背景:目前,市場上的課外書種類繁多,層出不窮,良莠不齊。很多中學生在選擇課外書時不能清楚地辨別出真正適合自己身心發展的課外讀物。因此,我們決定對這個問題展開調查分析。
調查方法:我們決定采取調查統計相關數字和采訪相關專家、老師、學生、家長相結合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課外讀物,心理需求
調查問卷情況
(在完成論文前,我們先進行了認真的調查采訪,找出了幾個問題的關鍵。以下就是我們調查采訪得到的一些數據情況:)
古今中外經典名著或偉人傳記中較適宜中學生閱讀的作品,如《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或其他唐詩選集)、《老人與海》、《魯迅傳記》、《毛澤東傳》等,全部讀過的沒有一個人,部分讀過的不到20%,均沒有讀過的竟超過80%。為語文課本配編的課外讀物《語文讀本》,竟然也有超過80%的學生沒認真讀過。而絕大多數的同學表示最鐘情于校園網絡小說。
(1)中學生
1、你是否讀過校園網絡小說?
a、有99% b、無1%
2、你認為閱讀校園網絡小說對中學生有無幫助?
a、有一定幫助53% b、沒有幫助37%
3、你讀校園網絡小說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消遣64% b、隨大流30% c、拓寬知識面2% d、盡早了解社會4%
4、你覺得現在校園網絡小說有哪些優點?
情節生動、語言幽默、貼近生活
(2)書店
本課題組全體成員分別對梅列區書店和報亭進行調查,并對書店報亭相關人員進行訪問,以此針對影響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客觀因素進行另一角度的分析。
以下書店報亭中書籍類型的分配情況:
校園網絡小說 33%
名著 29%
競賽、輔導 31%
科普類 7%
書店受利益驅使,根據銷售量而進書的方法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網絡小說的市場份額,卻減少了其他特別是科普類書籍的份額。市場書籍趨向于單向化。
(3)家長
在寒假期間,本課題組人員還采訪了一些高中生的家長。我們通過答問形式了解現代家長對高中生閱讀書籍的看法,所問問題諸如“你是否經常陪子女逛書店購買輔導書”“你的孩子看網絡小說嗎”“你允許他看網絡小說嗎”之類。我們發現,大多數家長不同意中學生閱讀網絡小說,他們認為網絡小說僅僅是一種文化垃圾,不僅沒有益處,而且容易使中學生沉迷于其中的情節而不能自拔。而且大部分家長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多買輔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