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少點功利
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是關系孩子們文化積累與心靈成長的大問題,但是總有一些家長和老師以“影響功課和考試”為借口,有意無意地限制著孩子們的閱讀自由。難道閱讀與考試真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皆因考試猛于虎
閱讀與應試不應該是矛盾的。升學考試是階段性的人生體驗,而閱讀活動則要伴隨人的一生,能否處理好考試與閱讀的關系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考驗。
畢業于名牌大學的許先生育有一子,現讀初二,學習成績頗佳。談起兒子的課外閱讀狀況,許先生蹙眉不樂,坦言自己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持“有分寸的限制”態度,即除了與學習有關的一些教輔書和極少的幾部名著以外,一般的課外書都被列入禁讀“黑名單”。原因非常簡單,怕過多過濫的課外閱讀影響孩子的學業。他戲稱此舉為“壯士斷腕”,主要是擔心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不能按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分配時間。他認為,在升學和就業壓力都如此巨大的今天,家長有責任監督他們在最重要的階段做最重要的事情。
對此,上海教育報刊總社的陳偉新總編表示了憂慮。他認為當下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功利閱讀”的現象仍占主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間相對較短,品種也不夠豐富。有的家長一看孩子讀《三國》之類的書,就怕影響學業,其實應該鼓勵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增強課外閱讀能力。
北師大附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鄧虹分析說,在一個理想狀態中,閱讀與應試不應該是矛盾的。升學考試是階段性的人生體驗,而閱讀活動則要伴隨人的一生,能否處理好考試與閱讀的關系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考驗。她認為,當前最值得憂慮的是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娛樂化、消遣化傾向。現在許多圖書過于注重個人感受,雖然這樣在寫作上可以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但是勢必會缺乏大氣,忽略一些厚重、深刻的東西,有時流于孤芳自賞或無病呻吟。學生經常閱讀這樣的書籍或刊物,會使他們的情感得不到豐富。體現在作文寫作中,則是“小資情調”的明顯增多,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經典叫好不叫座
如何為中小學生提供寬闊的經典閱讀平臺,使他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對經典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并從中收益更多,是出版社與文化媒體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人民文學出版社教材中心主任李明生認為,如今中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反映出來的一些問題并沒有被很好地重視起來。學生中讀暢銷書的人不少,專心讀名著的學生比重并不大,和相對厚重難讀的名著相比,輕松、幽默的卡通書似乎更受學生的歡迎。但經典著作的閱讀對中小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文學類的經典書籍,對在潛移默化中完善學生的人格,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何為中小學生提供寬闊的經典閱讀平臺,使他們在有限的閱讀時間里對經典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并從中收益更多,是出版社與文化媒體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
教育界人士也有自己的看法。教育專家霍懋征認為,學生年級不同,所閱讀書籍的深淺與內容偏重也要有不同。閱讀經典童話故事、優美的詩歌、容納了大量的成語與諺語的知識性圖書對孩子來說永遠大有裨益。
鄧虹則指出,對中小學生閱讀而言,是經典著作還是暢銷書本身并非那么重要,關鍵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培養自己的閱讀興趣,使之對閱讀產生熱愛。老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首先強調的不是這本書在歷史上有多么重要,而是開啟學生的心門,讓他自己感受到這本書在他個人閱讀經歷中的重要性。
面對眾多的圖書,在有限的閱讀時間中穿行的中小學生又會做何選擇?他們普遍反映閱讀自由較少,特別是家長對閱讀的諸多干涉使得一些本應是光明正大的閱讀轉入了“地下”,“手電筒閱讀者”不乏其人。許多孩子表示,漫畫書、圖文書以及那些解釋宇宙與生物奧秘的解秘書是他們的最愛,一些講述基本電腦知識的書也占了一定的閱讀比重。
快樂閱讀最重要
學校可以組織一些讀書、寫作活動,把好的讀書報告匯總起來,在年級間進行交流,要讓學生覺得讀書是一件快樂而光榮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學習任務。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對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言,什么東西最應該被重視起來?普遍的觀點是:培養興趣最重要。
對孩子實行“功利閱讀”的許先生說他是現實主義者,控制孩子的課外閱讀只是出于現實的考慮,從內心來說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讀一些自身感興趣的東西,因為童年轉瞬即逝,而這短暫的時光卻深刻影響人的一生,應該在童年就引導孩子通過閱讀培養起對一些美好事物的興趣。
鄧虹認為教師和家長都應該是熱愛閱讀的人,特別是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情感上感染學生,使他們對閱讀發生興趣,多讀,多體會,多思考,逐漸培養起終生受益的閱讀習慣。
李明生則強調家庭閱讀氛圍的重要,認為要提倡快樂閱讀,不要破壞孩子閱讀的感覺,要將閱讀的自由還給孩子。
對于孩子閱讀時間較少,而圖書資訊又太龐雜的矛盾,陳偉新認為可以由出版社和書店組織專家舉行讀書講座,向學生推薦好書,教會孩子閱讀的方法。學校也可組織一些讀書、寫作活動,把好的讀書報告匯總起來,在年級間進行交流,要讓學生覺得讀書是一件快樂而光榮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學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