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訓練之《指南》第一部分
(一)
①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后來發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 強壯 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 高大 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一霎時 , 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 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我說 :" 走大路 "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 " 還是走小路吧! ”她的跟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小路走去。
1. 選文第①段交代的記敘要素有事件和 _____
2. 交代記敘時間的話在:……………………()
A. 文第②段 B. 選文第③段 C. 選文第④段 C. 選文第⑤段
3. 下面的文字是從選文中抽出來的,放回去的話,根據情節內容,正確的位置是: ( )
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A. 和②之間 B. ②和③之間 C. ③和④之間 D. ④和⑤之間
4. 對選文第③段的主要寫作方法,分析得最準確的是:()
A. 動描寫 B. 細節描寫 C. 語言描寫 D. 心理描寫
5. 下面是對選文第③段中“強壯”、“高大”的理解 . 錯誤的是 ( )
A. 在母親眼里,兒子正值中年,是“強壯”的。
B. 兒子還小,看父親是“高大”的。
C. 因為“我”身體強壯,身材高大,如實反映了“我”的體質、體形。
D. “強壯”是從母親看兒子的角度來說的,“高大”是從兒子看父親的角度說的。
6. 對“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的原因,分析錯誤的是:………()
A. 祖孫發生了分歧,等“我”定奪。
B. 走大路,還是走小路,“我”拿不定主意,左右為難。
C. 對祖孫的分歧,處理好了,全家就高興;處理不好,大家就別扭,就會破壞家庭的和諧。
D. 母親老了,聽“我”的;妻子在外邊,總是聽“我”的;兒子還小,還習慣聽“我”的。
7. 下面兩句話,反映了人物什么樣的道德品質?
我說:“走大路。”
(母親)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本文表現了家庭成員間的真摯感情,其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我們學過一篇類似的課文,但其感情基調是悲涼的、沉郁的。這篇課文是:…… ( )
A. 《小桔燈》 B. 《回憶我的母親》 C. 《我的老師》 D. 《背影》
答案 : 1. 地點人物; 2. C 3. B 4. D 5. C 6. B 7. 尊老愛幼 8. D
(二)
天安門廣場 和 著時代變化的節奏日新月異。
“開放”,從人民大會堂開始。
人民大會堂自從 50 年代末期建成以后,一直是黨和國家舉行政治活動的最重要場所,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和貴賓。這里一道鐵護欄橫在東門外廣場上長達 2O 余年,普通老百姓只能站在遠處觀望。
1979 年 1 月 27 日晚,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代表黨中央宣布:“人民大會堂將向各界群眾開放。”兩個星期后,東門外的鐵欄桿全部被拆除;半年之后,人民大會堂的萬人禮堂及部分廳室正式對外開放。消息一經傳出,人們便潮水般涌來。在不到半年時間內,國內參觀群眾達 130 多萬人次,華僑及港澳同胞 13000 多人次,外賓 3000 多人次。一位來自大別山的青年農民站在宏偉的會堂中感慨不已:“莊稼人能有今天,知足了!”
1988 年元月 1 日,北京市旅游局宣布天安門城樓開放,作為“北京國際旅游年”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此,普通老百姓可以登上被視為“圣地”的天安門城樓,領略當年毛澤東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豪情。
天安門廣場已經開放,古老的中國已由封閉走向開放。
1. 給這個文段第 1 句加點的詞注音、解釋,選擇確切的
一項。
A.h é和睦 B.h è相應 C.h é跟 D.hu ò攪拌 答:()
2. 分析本文段的段落結構,選出確切的一項。
A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5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
B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 6 自然段)
C 第一部分(第且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2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 ( 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D 第一部分(第 1 、 2 自然段) / 第二部分(第 3 、 4 自然段) / 第三部分(第 5 自然段) / 第四部分(第 6 自然段)
答:()
3. 本文段選擇哪些材料表現中心?詳寫哪個方面材料?選擇確切的一項。
A 天安門廣場的開放;人民大會堂的開放(詳寫)。
B. 人民大會堂的開放;天安門城樓的開放(詳寫)。
C. 人民大會堂的開放(詳寫);天安門城樓的開放。
D. 天安門城樓的開放(詳寫);天安門廣場的開放。
答:()
4. 這個文段以記敘為主,也有說明和議論的段落。在文中用橫線“——”畫出說明部分,用曲線“ ~~~ ”畫出議論部分。
答案 :
1.B 2 A3.C4. 說明部分:人民大會堂自從 50 年代…遠處觀望。 議論部分:天安門廣場已經開放,古老…開放。
(三)
①他這個三十歲的縣長一上任,爸爸的好友、縣商業局治局長吳明就派人送來新車,還說請縣長試用。 ②唉 , 吳伯伯一向為人清正 , 為什么也搞起這一套呢 ? ③他琢磨著,推
著這輛嶄新的自行車,來到吳局長簡樸的小住房。④推開門,吳局長神秘地問道:“新縣長同志,有何責干?”“我……把車送還給你!吳伯伯,你這是搞什么名堂?”吳伯伯臉上掠過一絲欣慰的笑容:“好,好,等會兒再騎回去。”⑤他疑惑不解。“是這樣,有人托我給你爸買車,我沒理會。你爸登記了兩年才買了這輛車。我嘛,出了個歪點子,派人送去試試你,我們才好安心離休。你要不把車子送來,我們老頭子就放心不
下了,哈哈……”⑥吳局長邊說邊走向床邊,開懷朗笑,就勢高枕而臥。⑦他恍然大悟,也發出史郎的笑聲…
1. 文中有三處表現吳局長的“清正”,請摘出有關語句。
答:①_ ②_ ③_
2. 選出對本段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
A. ①② | ③⑥ | ⑦ B. ①②③ | ④⑤ | ⑥⑦
C. ① | ②③④⑤⑥ | ⑦ D. ①② | ③④ | ⑤⑥⑤ 答:()
3. 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在描寫方法上屬于什么?(就表現新縣長來說)
A. 語言描寫 B. 行動描寫 C. 外貌描寫 D. 心理描寫答:()
4. 試概括本段文字的主題。 答:
答案 :1. ①吳伯伯一向為人清正②簡樸的小住房 ③“有人托我給你爸買車,我沒理會”。
2.C 3.D 4. 通過記敘新縣長還車的經過,表現了新老干部之間融洽的關系和清正、廉潔的好品質。
(四)
對我來說,學生時代已經遙遙遠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眼前,常有一個和藹的面影閃現——這便是我中學的一位語文老師。
屈指算來,那時他也不過三十來歲,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他是博學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寫得一手好字,同時口才極好,講起話來,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張開,晃動著,好像在搓動著一個無形的小球,激動時,還要輕拍一下桌子。這一切,都仿佛構成了他講課的特殊風格。每每講到動人之處,真可謂聲情并茂——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慘地死去,劉和珍三女子怎樣輾轉于文明人所發明的槍彈下,清國留學生為什么要將發管盤成一座“富士山”,還要“將脖子扭幾扭”,都 是在他侃侃的講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們心底濺起朵朵 浪花。尤其令人驚異的是,往往在他講完最后一句,將搭在 額前的頭發蕭灑地往后一甩時,下課鈴聲便恰如其時地大作起來。
我們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課之后,仍然三五成群地簇擁著他,問這問那。他屯便顧不及拍去身上的粉筆灰,挾著講義,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隨手 . 點起一支香煙,繼續侃侃地給我們談文學、談人生,以及我們所問到的各種問題,直到上課鈴聲再次大作……
此后,我遠離了母校,遠離了他。尤其其間相隔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風暴,竟使我們之間音訊杳然。當我終于再次站到他面前時,我已是三十掛零的人了。他屯早已不再年輕,眼角分明地布滿了魚尾紋,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講話的手勢,還依然保留著當年的風采…·是呵,時光不可能倒轉,我的雙眼濕潤了……
1. 上面文段的主要內容是寫什么?
答: _____________
2. 從上面文段看,這位老師是個怎么樣的人?清簡要概 括他的特點。
答:_
3. 上面文段運用了生動的細節描寫,把老師富有個性特點的動作描寫得十分動人。請舉一例。(用曲線“ ~~~ ”在原文中劃出)
4. 第一段中“但每提起它”的“它”是指代什么?
答:_
5. “是呵,時光不可能倒轉,我的雙眼濕潤了”一句的含義是什么?選出正確的一項。
A. 想再回到老師的身邊聆聽他的教誨 B. 感嘆時光不可能倒轉
C. 遺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師的身邊 D. 以上三種含義都有答:()
答案 : 1. 學生時代老師留給自己的美好、難忘的印象以及對老師的敬愛之情。 2. 博學多才,寫一手好字,口才極好,講課聲情并茂,熱愛學生。 3. “講起話來…拍一下桌子。”“往往在他講完最后一句……大作起來。”“他也便顧不及……再次大作”。 4 學生時代 5.D
(五)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道:“媽媽,你到底為什么愛我?”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 不遲疑 地說:“不為什么—一只因為你是我的女兒 ”
小朋友!我不信世界上還有人能說這句話 ! “不為什么”這四個字,從她口里說出來,何等剛決,何等無回旋!她愛我,不是因為我是“冰心”,或是其他人世間的一切虛偽的稱呼和名字!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她的女兒。總之,她的愛,是 屏除 一切, 拂拭 一切,層層的麾(同“揮”)開我前后左右所蒙罩的,使我成為“今我”的原素,而直接的來愛我的自身。
天上的星辰,驟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響。海波如山一般的洶涌,一切樓屋都在地上旋轉,天如同一張藍紙卷了起來。樹葉子滿空飛舞,鳥兒歸巢,走獸躲到它的洞穴。萬象紛亂中,只要我能尋找到她,投到她的懷里……天地一切都信她!她對于我的愛,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她的愛不但包圍我,而且普遍地跑外包圍著一切愛我的人,而且因著愛我,她一也愛了天下的兒女,她更愛天下的母親 . 小 朋友!告訴你一句小孩子以為是極[],而大人們以為是極高深的話,“世界便是這樣的建造起來的!”
〔節選自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
1 . 第一段中有兩處細節描寫,分別表現出“幼小的我”的_____和母親的___。
2. 第一段中的“不遲疑”與第二段中的哪兩句話相呼應? 答:_________,_______。
3. 第二段中加點字“屏”讀____,意思是_____根據文意,第二段中與“拂拭”詞義相同的兩個詞語是____
4 “拂拭一切”的目的是_____(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5. 第二段,為什么說母親愛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
答:_______
6. 第三段描寫的景物的特點可用文中的哪個短語來概括?
答:__________
7. 文中插入一段寫景文字(第三段)的用意何在? 答:___。
8. 第四段[]中應填入的詞語是________
9. 第四段畫線部分說明母愛有何特點?____、___(選出下列選項中的兩項)
A. 溫馨 B. 無私 C. 博大 D. 深沉
10 從文意上看,二、三、四段的關系是__。
A 并列平行 B. 層層推進
答案 : 1. 天真(或“幼稚”);溫柔(或“慈愛”) 2. 何等剛決,何等無回旋! 3. b ǐ ng ;除去 4. 屏除、麾開;直接的來愛我的自身(答出上句“使我…原素”或兩句一并答出也正確) 5. 她的愛是不附帶任何條件的,唯一的理由,就是我是他的女兒。 6. 萬象紛亂 7. 烘托母愛的永恒(或:母愛:“不因著萬物毀滅而更變”) 8. 淺顯 9.B C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