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注重語言積累
[摘要]:"課外閱讀"使平靜的課堂起了波瀾,為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若要學好語文,必須通過大量反復的閱讀,形成足夠的積累,才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我們要擺正“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課堂教學”講究一個“精”字;而“課外閱讀”則講究一個“博”字,“精”與“博”是密不可分的,教學不可無“精”,無“精”則不得要領;教學亦不可無“博”,無“博”則不深不固。“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就象一個人用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而現在“課外”這條腿似乎顯得氣力不足,因此我呼吁要把課外閱讀放在舉足輕重的地位上,“兩手都要抓,兩腿都要硬”。“興趣”是“課外閱讀”的抓手,“流行”可以激發興趣;“教師的熱力”可以感染興趣;“讀書活動”可以激勵興趣“;讀寫結合”可以加強興趣。[案例1]:《景陽岡》(人教版十二冊)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誰讀過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你能給大家介紹介紹嗎?
生:老師,我知道書中的很多人物,如“黑旋風——李逵”、“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母夜*——孫二娘”……(學生一口氣說了很多書中的人物,聽課教師一片贊嘆)
生:我做補充,我還知道“鐵算子——蔣干”“圣手書生——蕭讓”
生:我知道“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還有“一百零八將結拜”、“武松醉打蔣門神”等。
生:我還知道“武松打虎”的場面非常精彩,還有“大鬧五臺山”……(學生講了很多故事)
[案例2]:《景陽岡》(人教版十二冊)教學片斷
生:老師,文中有一處我不太明白:人們為什么可以在晌午結伴過岡呢?
生:我知道,我讀過《少兒百科全書》,上面介紹說貓科動物都有這樣的習性:白天不愛活動,養精蓄銳,晚上才出來活動,而老虎也是貓科動物。
生:我補充。老虎身軀龐大,最怕耗費體能,所以只有在晚上涼風習習的時候才出來捕食,所以中午可以過岡。
生:我還從以前學過的《小獅子愛爾莎》中知道,愛爾莎也是到晚上就獸性發作,獅子也是貓科動物。
師:你們的知識真豐富。看來多讀書確實很有好處。也希望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多讀課外書,多積累。
[評價與反思]:
這是我校張老師引導學生學習的兩個教學片斷。學生思維活躍,課堂出現了小高潮。其間,既有發言學生那種自豪與成就感,又有其他同學羨慕、佩服的表情,還有那種躍躍欲試,不甘落后的激情,更有老師不失時機的表揚鼓勵。是什么為這節課的課堂注入了活力?對,課外閱讀。是它使平靜的課堂起了波瀾,是它為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
談到課外閱讀,新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規定:“小學六年制課外閱讀量不少于150萬字,五年制不少于100萬字。要擴展學生閱讀面,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確如此,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美國小說家達特羅也說過:“一個文明社會給予人的三種最重要的證件除了出生證明、護照就是圖書館借覽證。”還有當有人問呂淑湘:“你的語言功底是怎樣形成的?”他回答說:“得益于課外閱讀”。由此可見,課外閱讀真的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重視。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若要學好語文,必須通過大量反復的閱讀,形成足夠的積累,才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對于這一點,也許對于專門從事語文教學得人們來說,是誰都明白 的道理。可走進課堂,我們便發現:明白的東西不一定做的好。課堂上不重視讀的現象大有人在。我們總認為:“只要講透了,學生就會了”。其實不然,理解不是講出來的,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不斷的閱讀實踐中形成的。試想,如果三節課教了一篇課文,而真正能把課文讀的正確流利 的還不足百分之四十,這樣的教法,學生學了一篇文章又能得到什么呢?他們的語文素養又如何提高呢?現在,不少學生說話作文時,語言干癟,詞不達意 ,這恐怕就是課外閱讀量少的原因吧!的確,學生腹中空空,一旦需要傾吐時,必然張口結舌、不知所措。因此,我們很需要要擺正“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
其實,“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可以理解為“精”與“博”的關系。“課堂教學”講究一個“精”字,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各種讀書技能;而“課外閱讀”則講究一個“博”字,學生將讀書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語文素養。“精”與“博”是密不可分的,教學不可無“精”,無“精”則不得要領;教學亦不可無“博”,無“博”則不深不固。我覺得“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就象一個人用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而“課外”這條腿似乎顯得氣力不足,因此我呼吁要把課外閱讀放在舉足輕重的地位上,“兩手都要抓,兩腿都要硬”。
在鼓勵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什么最重要呢?也許大家都熟悉舉重運動吧!它有不少素質和技術方面的要求,但手抓杠鈴的位置不適當,其他方面的優勢再多也無事與補,人們把手抓杠鈴的位置叫“抓手”,凡事物都有抓手,“課外閱讀”也有它自己的抓手——“興趣”,喜歡讀書,事半功倍;“趕鴨子上架”似的去讀書,事倍功半,甚至徒然無益。那么如何培養興趣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⑴“流行”可以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周圍的社會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起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大多數兒童都有“從眾心理”學生之間也會相互影響。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一種讀書氛圍,如開放圖書館,班內設立小書架,設立“書目推薦小欄目”,開展為好書找人,為人找好書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