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識字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積極認識傾向,它推動人去探索新知識,發展新能力。如果學生對識字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投身于學習活動中,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有了興趣,學生才會積極探究學習方法,總結識字規律,煩瑣的識字,就會變得輕松、愉悅。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尋找規律識字 、故事識字 、動作法識字、抓特點識字、 猜謎語識字、“犯錯”識字等,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里進行有趣、有效的識字,使學生掌握識字方法,不斷提高識字能力。
1 尋找規律識字
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讓學生去挖掘識字的方法和規律,培養識字的能力,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樂于識字,進而主動識字。
在教學認識同一 類偏旁的生字時,如三點水的字與水有關,日子旁的字與太陽有關,金字旁的字與金屬有關……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現它們的共同點,揭示構字的規律,舉一反三,在學習中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2 故事識字
我利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較好地記住字形.如教學“候”和“猴”字,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森林爺爺拿了兩件立物,一 件是反犬旁,一 件是豎。“候”和“猴”都很聰明,也很謙讓,一 人只要了一 件禮物。“猴”說它是動物,要反犬旁,讓人們一 下記住它。“候”說它就要豎。同學們在聽故事的同時,也學會了識字,真有趣呀!
學生在給漢字編故事的時候,必須尋找漢字的特點。這樣,就會拓展他的發散性思維,激發他的創新意識 。識字會變得有趣,識字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3 動作法識字
有時候,動作演示不僅能使孩子理解字義,也能使他們記住字形。在教學“拿”字時,我準備了一些乒乓球。我先叫同學單手接球,準確率不高。我再叫同學合攏手接球,準確率大大提高了。我就講:把手合起來容易“拿”穩。在不知不覺中,“拿”的音、形、義,學生都牢牢記住了。
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環境,將特別的字形與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學生以后運用這個生字時,腦海中一 定會浮現出相應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語言,一定不會把字寫錯了。
4 抓特點識字
對于形近、音近的字,可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區分、辨別,抓住異同點,巧記,活記。如“兔”和“晚”,學生往往在點上出錯。教學的時候,讓他們仔細觀察,哪個字有點,哪個字沒點。學生很容易看出“兔”字有點。你要再問他們為什么。學生有的說是兔子的眼睛,有的說是兔子甩動的尾巴……不知不覺中,強化了漢字的記憶。如“愛和受”,“坐和座”,“圓員園元”“及級極”伎梢栽詒冉現寫锏繳畈閎鮮?。
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鼓勵學生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進行自主性識字和創造性識字。如識“喝”和“渴”時,有學生自編順口溜識記:
“口渴要喝水,‘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
教師抓住容易錯的地方,引導學生創設特定的語境,進行聯想,讓他們在形象風趣的語言中,巧妙地記住字形,強化了識字效果。
5 猜謎語識字
低年級學生對謎語有濃厚的興趣。為了能讓識字教學變得活潑有趣,我們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謎語與學生的識記生字聯系起來。除了編謎讓學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引導學生抓住某些漢字的字形特點,進行聯想,學著編謎語。教學“閃”字時,先引導學生把字拆分成“人”“門”,在老師的動作暗示下,學生心領神會,編出了謎語“人很快進了門”,學生不僅記住了字形,還懂了字義呢。教學“洋”字時,出示謎語:小羊在河邊。“每”字的教學,可以編謎語:人的母親……在加上節奏朗讀,“人母 每每每”,敲著歡快的節奏,聽著輕快的朗讀,同學們識字多么輕松、有趣。
學生學著編謎語,一 定會認真分析字形,抓住特點。這樣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中,在輕松的氣氛中,難點已化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想像能力和表達能力。
6 “犯錯”識字
教學中,老師有意犯錯,讓學生發現錯誤,替你糾正錯誤,從中可以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狐”字時,我在黑板上寫了倆字:抓狐。我說:“抓”字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因為用手,所以右邊是個“爪”。狐貍是個動物,是反犬旁,狐貍有爪子,所以右邊是個“爪”。我有意把聲音揚起來,并拉得長長的。這時,學生發現了錯,爭先恐后地叫起來:不對不對,“狐貍”的“狐”右邊是個“瓜”。我說:“哦,這字我可經常錯,你們可得幫幫我。”這時,學生來勁了,想了好多的辦法幫我。有的說:“我在書上看到狐貍偷吃別人的瓜,所以右邊是個瓜。”有的說:“狐貍長著狡猾的腦袋瓜,所以右邊是個瓜。”……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激活了,他們主動探究識字的方法,成為了學習的主人。這個字,我班的同學再也沒錯過。我也真誠地謝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