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的海教學反思
煙臺的海教學反思
在我校11月16日開展的培訓交流課活動中,我展示的是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煙臺的海》。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課文以生動的筆觸,描寫了煙臺的海獨特的景觀: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輕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遠,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煙臺人的勞動與生活,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下面我來說一說本次培訓課的反思和收獲。
(一)在教學手段上我采用“以讀促講”,體會情感。
本文語言優美、生動形象,在流暢、動人的景物描寫中寄予情思,而這種情思正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學會從語言文字中體會這種情感至關重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重點設置為通過文字語言的領悟,感受煙臺的海的四季特點。完成教學重點,必須需要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以讀促講,生成自己的情感體驗,才能感受到煙臺的海的綺麗壯觀,煙臺人的勇敢無畏。
在具體的實施上我以關鍵詞為引領讓學生邊讀邊悟,讀出煙臺海的獨特來。如第二自然段我作為精讀指導,圍繞“壯觀、有氣勢、力量大”指導朗讀。比如“氣勢洶洶”、“像千萬頭暴怒的獅子”這些詞語寫出了海面的凝重、海浪的洶涌,用“前赴后繼”、“鍥而不舍”寫出了海浪的勇往直前、堅持不懈,用“千萬頭”、“數丈高”、“數百斤”、“幾十米遠”這些數量詞寫出了海浪的高度和力度。學生在讀中揣摩語句、總結特點、體會感情,注意要讀出煙臺的海的氣勢。讀后由學生自己總結哪些字應重讀?語調如何掌握?以此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寫作特點。這一環節完成的效果很好,學生在自己總結完朗讀技巧后朗讀水平有明顯提高,相信學生的思維能力、總結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加強。
(二)相信學生,為他們搭建舞臺。
在多形式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之后,學生對于煙臺冬季的海的特點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此時我抓住時機,開展了一個課堂實踐活動“我是一個小導游”,適時的讓學生上前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剛開始時,學生有一些緊張,還不能脫離開課本,但在我的鼓勵之下,有一名學生表示愿意試一試,這名學生走向講臺后大大方方的自我介紹說:“我是煙臺的冬季小導游……”這時課堂的氣氛才緩和了起來,學生們都表示愿意嘗試,放開了手腳,之后又有一名學生當了“冬季小導游”,也能做到語言流暢并有自己的理解生成,這一環節進行的非常成功。可以說,在這個環節中我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自我表現的小舞臺,這樣的實踐活動能有助于學生把所學的課內語言內化,完成自己的生成,這樣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學法方面我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方法。
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有相同的構段方式,在精講完第二自然段煙臺冬季的海之后,我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步驟,展示為四方面:1、找一找寫景的句子,2、說一說景的特點,3、讀一讀表達感情,4、演一演介紹給別人 。接下來放手讓學生按此思路分析第三至五自然段煙臺的海春、夏、秋的特點。分小組合作探究,再選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在討論的同時我再放映圖片輔助教學。我安排的自學導航雖然對他們的學習有所幫助,但是學生對于作者體會的感悟還是需要教師注意點撥,如何做到教師不動聲色學生卻有所悟?在設計時我考慮得不夠周到,對學生的悟可能估計過高,與自己的預設相差太大。我在想,是不是前面的總結不夠到位,是不是可以再深入一些,讓學生知道作者之所以能感受到海的凝重,并且把這份凝重留在許多人的心中,那是作者調動自己眼、耳、心對大海進行細致全面的觀察,讓學生運用作者的方法,試著去感受大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