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教材的編排意圖: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照料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作者的意圖有:1、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以及他的人道主義精神,讓學生傾心閱讀聶將軍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孩子的故事,讓學生從語意、語氣、語感中領悟人物的真實內心世界。2、要求學生能聯系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4、要求學生能聯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的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難點:
要求學生能聯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擬用的教學方法:小組討論、講解、表演、賽讀
教學準備:文字投影、錄音、生字卡片、掛圖
總的設計意圖:設問入手,深入全文,抓重點句體悟人物精神,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佳境。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鼓勵學生獨創思維,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進而培養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分角色表演,進一步內化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讓學生自主表演,自主遷移,展示了個人魅力和學習成果,從而讓學生美美地思,樂樂地學,快樂每一節語文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出示掛圖
1、 認識圖上的人是誰嗎?
2、 學習生字“聶”“臻”
3、 介紹聶榮臻
二、 自學生字、生詞
1、 出示生字卡片
聶 臻 勺 拽
(1)個別認讀
(2)注意:“聶”下部左邊的“又”應將捺變為“點”
2、出示下列生詞
殘忍 無辜 照料 小勺
拘束 拽著 至仁至義
(1) 指名讀,正音
(2) 理解下列詞語
殘忍:狠毒。
驚恐:驚慌恐懼。
無辜:沒罪的。
拘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至仁至義: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做事堅持到底。
三、 初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 分自然段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 練習分自然段,并說出段意
(1)寫八路軍戰士從炮火中救出兩個日本小姑娘。
(2-3)寫聶將軍無微不至地關心兩個日本孤女
(4-5)把孩子送往日軍指揮部
(6)日本孤女專程來中國看望聶將軍
四、作業
1、流利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