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中國》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本組教材圍繞“珍惜”這個主題選編了幾篇具有濃厚愛國主義情感的課文。《可愛的中國》是其中的一篇。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借助工具書讀通課文。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在反復閱讀中理解詞語,養成積累詞語的習慣。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反復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在讀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力入情,使學生受到愛國的啟發和感染。
教學重點 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強烈的愛國、為國擔憂、愿為國學習的情感。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樂于接受知識,學會學習,養成學習的習慣。
教學準備:研讀教本、研究學生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解題,了解寫作背景,初讀課文,積累詞語,感知課文。
教學難點:讀通讀順課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 板書課題:可愛的中國。齊讀課題 感悟題意 說說可愛的祖國(山河壯麗、歷史悠久、燦爛文化……
2、出示頭像 了解寫作背景
此環節我主要采用學生交流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我讓他們在課前查找有關方志敏的資料,但由于孩子們不能上網查資料,我又做了這方面的彌補打印了與此文有關的文章讓學生課前傳著閱讀,培養孩子課外收集資料,課外閱讀的習慣,課上互學,互動,注意傾聽別人的語言的能力,達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二、 初讀課文 感知文本
1、讀課文, 交流預習收獲。
2、質疑
總結
此環節我突破兩方面:一是字詞積累,二是閱讀課文,感知課文 字詞教學我找了四位有代表性的學生到臺上寫出自己認為必須積累的難字、好詞,再交流學習,閱讀時把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談感受,找疑點。此環節能夠培養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合作學習。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欣賞句子,在反復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在讀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力入情,使學生受到愛國的啟發和感染.
教學難點:學生會思考,愛思考
一、 進入文本,體會感悟
此環節我課前把南京大屠殺和圓明園毀滅的有關圖片和文字轉入同學之手。課上激情引述讓學生知道過去的中國是山河破碎,國弊民窮。目的有兩點:一是由于孩子不了解歷史,難以想到過去祖國母親的現狀,另一方面是為了激情讓學生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語文課要有情。
(一)體會祖國母親的情感。
1、母親為什么哭?(讓孩子在反復閱讀中找到相關句子)
2、怎么不讓母親哭?(反復讀讓學生知道怎樣拯救自己的母親?絕不是哀告、跪求、而是手執武器來抗爭)
3母親為什么笑?(即看到未來的景象。母親也能和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也能美麗地裝飾起來了。)
小結: 哭 --------笑
(二)體會”目前”和”未來”祖國的情景
1、讀課文找到描寫“目前”的中國是怎樣的
師生交流:抓住重點詞(看看自己從這些語句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你還聽到了什么?你的內心有怎樣的感受?)(江山破碎、國弊民窮、崩潰毀滅、生吞活剝)(我們的母親傷心地哭了,她一邊哭一邊似乎在罵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