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教學反思
《魯濱遜漂流記》是一部經典的小說,怎樣才能通過一篇讀書筆記打動孩子,走進孩子的心?
一、 聯系課文,體味生存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他獨立生活28年,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議的事啊!同學們,你能想象嗎?請仔細閱讀課文8—12小節,聯系課文內容,想想魯濱遜在荒島上會遇到哪些困難?”
學習這一段,我沒有讓學生直接從文中找出他如何在孤島生存的語句,而是讓學生通過閱讀他的生存方式,來想象他曾經遇到過哪些困難。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并且仔細研究內容,有根據地想象出他曾經沒有飯吃,沒有地方住,沒有衣服穿……再聯系課文得知他是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這樣,進出課本變得自然、有效,好象反過來學習課文內容,其實三句不離本行。
二、 積累名言,啟發回味
“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這是書中的一句名言,我先舉了個黑夜一人在家的例子,引起學生共鳴,再讓他們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理解害怕危險的心理實際上就是沒有戰勝苦難的勇氣與信心。再讓學生猜測一下當時魯濱遜的處境,并聯系自己的生活談談理解。學生邊積累,邊回味,明白讀書還要有慧眼。
當然,文章不僅僅是描寫《魯濱遜漂流記》。走出小說,我讓孩子們明白了家傳的期望,寫寫緬兒的贈言,討論女孩子要不要讀這本書,如何寫一篇讀書筆記。但是正因為小說已經深入人心,后面的教學才能順利地進行,才能讓文章學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