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教學設計
《生命的林子》是一篇哲理美文。這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文體,代表性的作品有《小故事大道理》、《枕邊故事》等等。代表作家有劉燕敏、畢淑敏、周國平等等。這種文體的興起,與《讀者》雜志的熱銷也有密切關聯(lián),同時適應了當代人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生命的林子》假借玄奘早年剛出家的故事,提出了“做矮子中的將軍”和“做將軍中的將軍”的人生命題,當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這篇文章中的方丈,運用的教學方式就是情境教育,因此,在研究情境教育的現場,選用這樣一篇文章讓學員們進行教學設計,真是再恰當不過了。為了節(jié)約時間,我主要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交流。
這節(jié)課,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讀懂課文,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水深龍多”、“鶴立雞群”等詞語所表達的意思。
2、學習文章通過對比、形象描繪,生動說理的方法,明白一個人成長離不開存在環(huán)境的道理。
教學過程如下:
一、學習課文第一部分:1-3節(jié)。
1、一讀:學生快速閱讀1-3節(jié),用一個詞語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欲行)
2、再讀:思考,玄奘為什么要離開法門寺?
先用概括性的語言說明原因,然后結合具體的詞句加深理解。
主要原因:
寺:名勝、才多
玄奘:事繁、己微
用“與其……不如……”連起來說說。
具體的詞句:
名勝:香火鼎盛 名滿天下 香客如流
才多:水深龍多 高僧濟濟
事繁:法師應酬太多 喧喧嚷嚷
己微:遠不如 想出人頭地
這些詞語,學生大多能很好理解,這里重點突出“水深龍多”的教學。
同學們,你們記得在《三顧茅廬》中,人們稱諸葛亮為什么?(臥龍)
還有哪些詞語中含有“龍”呢?(臥虎藏龍、龍爭虎斗、群龍無首等等)
從這些詞語中,你知道人們用“龍”比喻什么?
然后,讓學生用“法門寺水深龍多、高僧濟濟”為中心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寫話。
二、學習課文第二部分:4-5節(jié)
1、學生自讀,想一想方丈為什么要向玄奘提出這個問題?
2、交流:這一段,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段落,這一部分,是方丈對玄奘志向的考察,如果玄奘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那后面的觀看松樹林的環(huán)節(jié),也就會落空。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方丈的智慧和細心。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6-9節(jié)
共分為六個環(huán)節(jié):
一讀:玄奘和方丈來到了林子,他們看到了什么景象?劃出有關句子。
二畫:教師板畫:山頂亂枝縱橫的松樹;一片修頎挺拔的松林。通過圖畫只管展示情境,加深學生體會。
三演:如果你就是山頂的松樹或者是松林中的一棵松樹,我來采訪你們,問問你們?yōu)槭裁磿绱瞬煌?br>從中體會亂枝縱橫的松樹和松林中松樹的不同成長環(huán)境和生長狀態(tài)。
補充:高山之巔無美木,傷多陽也。太好的環(huán)境同樣不利于成長。而松林中的松樹,因為有了競爭,有了奮發(fā),有了上進心,就長成了參天大樹。
四拓:松林中除了有競爭,其實,還有合作,和一棵孤零零的松樹比起來,它們更有集體的力量:
說話:
當狂風襲來時,松林 ;
當暴雨傾盆時,松林 ;
當洪水肆虐時,松林 ;
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才能成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