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你啊 中國》教學反思
《我們愛你啊,中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qing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本課時,首先,我飽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我愛你,中國》,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了銀裝素裹的北國,碧波滾滾的南海;蛟S是我第一次在學生面前演唱的緣故,也或許是歌詞意境優美的原因,同學們的表情專注,臉上飛揚著激qing。于是,我不失時機地板書課題《我們愛你啊,中國》。然后播放視頻資料,指導學生欣賞祖國風光,讓學生目睹祖國的壯麗山河。學生耳聞目睹后,愛國之情便在心中涌動,帶著這樣的情感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并說說為什么?學生興趣盎然,情感投入,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滿意。
《我們愛你啊,中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學習詩歌有助于激qing迸發,本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激qing,采用多種方法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對比朗讀、配樂朗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認識祖國巨大的變化,激發濃濃的愛國熱情。學習實踐,仿照2~6自然段的詩歌形式要求學生寫詩,達到了教學的又一個目的:學以致用。學生仿寫能力還不錯,只是因為知識面的狹隘,局限于身邊的事物和學過的知識,拓展的不夠寬泛,使詩句在表達中顯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圍不一。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今天沒有語文課,下午是兩節作文。聽了鑰影清風第二課時的教學,一同聽課的有校長和同年級組的兩位老師。這堂實際上成了本學期我們六語組的第一堂小教研課,只是彼此的研討還不夠充分。
本課的主要教學環節有:觀看祖國風光視頻——復習板書各小節的標題——學習第2節總結學法——自學3~6節實現學法遷移——學習第7節,總結。
課后同鑰影清風進行簡單的交流,總覺得本課信息容量很大,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夠用,學生自學的時間沒有得到保證,交流自學的環節實際上還是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的自主性還是顯得不夠,積極發言的同學總是一小部分人,許多學生實際上一直是“旁觀者”。
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時間的分配、學生自主性的調動與發揮……一系列影響教學效率的元素之間似乎充滿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值得深思與研究的問題很多。課堂教學這段旅程,道路縱橫交錯,然而我相信最合適的道路應該只有一條。但是找到這條灑滿陽光的道路,何其艱難!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學案中 “精讀詩歌,品位語言,體會感情”的第三大題“自由讀讀詩歌,你有什么發現?能仿照2-6節的詩歌樣式自己來寫寫一兩節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去年的教學中,這道題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思考時間,可是全班沒有學生能夠當堂寫出一小節來?紤]到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有限,今天在這個環節上我有意再延長了兩分鐘。果然不出所料,自由討論合作交流的時間都要結束了,每個小組似乎都還沒有答案出現。在我準備要發言的時候,一個叫張斌的男孩站了起來:“老師,我念念,但是我不知道答案對不對!”我帶頭給他鼓掌以示鼓勵。他朗聲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