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自然的文字
4.由伊林的故事,我們可以得到如何認識大自然的啟示。讓我們再看作者是怎么說的,下面我們齊讀課文結尾3段,請同學們回答。明確:觀察、讀書、請教。
二、讀寫結合,拓展延伸
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觀察到的,從書本中看到的或向別人請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種種景象,繼續為本書編目錄,要求語言生動、淺顯有趣。然后學生交流。五、結束語
同學們,大自然豐富多彩,大自然奧妙無窮,讓我們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并不斷破譯大自然。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能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也只有這樣,我們人類才會有一個溫馨安寧的家園。
[1] [2] 下一頁
課前思考:
我們知道,每篇課文都有它的思想性,是文與道的統一。拋棄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違編者的初衷,都是對教學過程的一種輕率,都不能完成教學既定的任務。在教學中,我們要明白這點。從《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我體會到,古人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這話一點不假。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現象,都可以讓我們推測過去,預知未來,增加對自然的認識,并通過了解其規律,達到遵循規律,防患于未然的功效。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要多提醒同學們,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多觀察自然,做一個有心計,有學問的人。這樣,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性挖掘出來,讓學生對其中的教益領悟于心。
課前思考:
搜集到的這首小詩感覺十分不錯,和大家共享。
大自然的文字
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極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們不會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變得像鐵砧,
雷雨就要來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頭,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崗石,
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塊搬來的,
周圍的森林是后來才有的。
……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神奇!多么有趣!
走進自然,仔細觀察, 我們發現你。
深入思考,善于請教, 我們讀懂你。
課前思考:
《大自然的文字》教學建議:
(1)本課語言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學知識,教師不必一一解疑,而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獲得。
(2)教學交流時緊扣課后練習2和練習3即可。練習2指向于理解文本內容,練習3指向于實踐運用。
(3)可以拓展學習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語言》一詩,也可以和學生討論,大自然的文字,除了告訴我們一些科學知識以外,還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可以從情感、意志等方面思考。
課后反思:
大自然的文字是豐富多彩的,它可以讓我們讀出許多的東西,除了科學知識,還可以從中獲得許多啟示。水滴可以滴穿巖石,那是啟示我們持之以恒。雄鷹搏擊長空,那是啟示我們要志存高遠。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啟示我們要謙虛。楊柳彎腰向地,那是啟示我們高而不忘本。一群螞蟻抬走骨頭,那是啟示我們要齊心協力。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那是啟示我們要遵守紀律。小草枯了又長出來,那是啟示我們要堅強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