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教案
設計意圖:打破古詩死記硬背呆板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走進作者,體會作者的精神境界,達到自悟自得的效果。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感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深刻道理。
3.激發學生讀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繪的美景。
教學難點: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小學六年來,你一定積累了不少有關讀書的名言。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
指名說,師相機點評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則有關讀書的名言。【出示名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生齊讀
·這則名言給你什么啟示呢?
3、這是朱熹告訴我們的讀書方法。【板書:朱熹】你了解朱熹嗎?指名說(簡介朱熹,相機復習朱熹的《春日》)
4、【出示課件】師簡介: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很多思想都成為明清兩朝的治國方針。他的詩作用詞講究,風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初讀古詩
1、過渡:朱熹先生是勤奮讀書的典范,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這首詩,齊讀課題。
2、朱熹,一代理學宗師,他的讀書感受一定與眾不同,想讀嗎?那就請同學們打開書,對照屏幕上的自學提示,自學這首詩,開始吧!【出示自學提示:1、朗讀全詩,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美;2、理解重點詞語,說說各詩句的意思。3、借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生自學
3、同學們,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相機正音,再指名讀
4、詩有了節奏,才能給人美的享受。聽老師是怎樣讀出詩的韻味和節奏來的。
·師范讀,你會像老師這樣讀嗎?
·指名讀,相機表揚:有點感覺了。
·咱們一起來試試!生齊讀
三、領會詩意
1、作者到底生發了哪些感想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詩句,查查工具書,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看看插圖。
2、指名讀詩(課件出示古詩)
3、讓學生說說對詩句的理解。
(1)引導學生理解一、二句詩意,抓住“鑒、徘徊”理解
(2)引導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意,抓住“渠、如許”理解
(3)把詩意連起來說一說,先說給同桌聽聽
(4)指名說
四、與詩人達成共識
1、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半畝方塘、天光、云影)
2、帶著感情讀這三個景物,指名讀。
3、想象一下有多美?(誰能把它讀好?)
4、在這美景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讀前一、二句)
5、可是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慨?(引讀后兩句)他在告訴我們什么?
把它告訴你的同桌,一起告訴老師(齊讀)
五、質疑引入哲理
這首詩咱們學完了,老師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詩寫的是池塘里的水,可是卻用了“觀書有感”作題目,這是為什么?
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六、總結
是啊,讀書能使人明白事理,同時也使讀書人的心靈像池水一樣明凈。朱熹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學問廣博,治學勤奮。他在讀書過程悟出了許多的事理。他有許多的言論值得我們借鑒,特別在讀書學習方面,有不少感言給我們不少啟發。(課件出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