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期末總復習資料
2.理解句子:“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3.“它們大聲鳴叫著,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才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漩渦中脫出身來!
海鷗們是那么舍不得離開老人,它們在用自己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留戀。
《最后一頭戰象》
1. 本文以時間為序,寫出了四個感人的片斷:“英雄垂暮”、“重披戰甲”、“憑吊戰場”、“莊嚴歸去”,以充滿深情地筆觸歌頌了戰象嘎羧善良、忠誠的高尚情懷。
2.理解句子:“沒想到,嘎羧見了,一下子安靜下來,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塵,鼻頭久久地在上面摩挲著,眼睛里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
作者對嘎羧 動作 、 神情 、的描寫。清晰地表達出一頭英勇的戰象和淀在心中深沉的感情!昂艉舸等ァ、“久久地”“摩挲” “淚光閃閃”使讀者深刻地感受到嘎羧見到象鞍時內心涌動對輝煌過去的深深留戀與回味!
3.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通過對嘎羧 行為 、神態 的具體描寫,突出嘎羧的 忠誠、善良的高尚情懷 。
第八組練習
《伯牙絕弦》
1.伯牙絕弦所比喻的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 魅力 所在。
2.文中四個“善”字不同的用法:
“善鼓琴”、“善聽”中的“善”字可以理解為 善于、擅長 的意思。兩個“善哉”表達 贊嘆 之意。
3.理解句子: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高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2)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鐘身不復鼓。
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4.俞伯牙,鐘子期相傳為 春秋時代 人,關于它們二人成為知音的傳說
《列子》《呂氏春秋》等古書均有記載,也流傳于 民間 。我國古詩常有提及。如:“借問人間愁寂意,伯牙弦絕已無聲”“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風酒一樽”“鐘期久已沒,世上無知音”。由于這個傳說人們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用 高山流水 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月光曲》
1.貝多芬是 德國 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 舉足輕重 的作用,被尊稱為 樂圣 。一生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如《英雄》《命運》《田園》《合唱》
2.本課講述了德國 著名音樂學家貝多芬,因 同情 窮鞋匠兄妹并為它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 癡迷 ,而 即興 創作出 《月光曲》的傳奇故事。
3.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