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我們的習作》教學設計
2、小組交流。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全班學生交流、欣賞的基礎上,學生分小組交流,用全班交流欣賞時獲取的方法進行。
3、感言交流。
即讓學生交流本節課的收獲。有的學生會談出自己的愉悅心情,有的學生會談出自己學到的習作方法。學生不同,對習作的感知和實踐能力也會不同。所以,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汲取談自己的收獲。
(點評:1、這一環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無論是全班交流,還是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可以交流自己習作中的閃光點,自己欣賞,別人欣賞。可以想象,習作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贊賞,這個學生該是多么的激動!又該得到多大的激勵!而老師則只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參與者。而老師恰恰是在這種參與中把自己的意見、自己的引導適時地、無痕地拋給了學生。2、在交流學習感言時,學生不僅交流習作的收獲,而且交流習作的情緒感受,這對激發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和表達欲望極其重要。)
(四)分析運用。
分析修改自己的習作,。
(點評:此時分析、修改自己的習作是水到渠成。也應該是本課應有的學習收獲的實踐環節。)
(五)課后延伸。
分小組“編輯”作品、展示作品。即學生修改后,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裝飾,然后按照小組編輯“成冊”。最后放班級成果展示臺中進行展示。
(點評:學生習作的目的是什么?我們會非常自然而然說,是為了提高習作水平,是表達的需要。學生們是怎樣看的呢?據調查,很多學生說是為了給老師完成作業。只是“為了給老師完成作業”,學生能有多大的積極性呢。實際上,寫作應該是人情感的表達,既然是表達,就應有聽眾或觀眾。自己的表達能有聽眾或觀眾,能得到別人的接受乃至欣賞、贊賞,心理的感受、情緒又會怎樣呢?不言而知。學生也是如此,也應如此。所以,我們老師要為學生創設交流他們自己習作——勞動成果、勞動作品的機會。分小組“編輯”作品、展示作品,非常好地順應了學生的心理,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學生會在編輯作品的過程中,更好地創造自己的作品,珍視自己的作品;會在小組編輯活動中,相互合作,共生智慧,共享智慧,同時也相伴著成長,共享著成長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