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二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二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1
《最大的麥穗》教學設計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 能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理解。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 通過語言文字,領悟必須善于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
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領悟文章的深刻內涵,明白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蘇格拉底是怎樣要求他的學生摘麥穗的?
二、 精讀課文第二段:
1、 他的學生們是如何去摘麥穗的呢?請你輕輕地讀讀課文第二段,然后靜下來,細細地品一品,看看哪些句子比較有深意,你讀懂了,用筆畫畫,再做做批注。
2、 交流你畫了些什么句子,你從中讀懂了些什么?
3、 結合學生發言,出示討論以下的句子:
①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著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1) 指名讀,理解“兩手空空”“如夢初醒”
(2) 聯系上下文想想:他們為什么兩手空空?此時他們是什么樣的心情?
(3) 練習朗讀這一句話。
②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1) 你有問題要問嗎?
(2) 討論:“有一穗是最大的,”與“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為什么?
(3) 那你明白這段話的意思嗎?
(4) 師小結:是呀,真正最大的麥穗是很難得到的,在麥地里尋尋覓覓,最終一無所獲,還不如抓住顆粒飽滿的那一穗。
(5) 蘇格拉底僅僅是在講摘麥穗嗎?這是他說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呢?讀一讀,體會一下,在說的前面可以加一個什么詞?理解之后再朗讀。
4、 再一次自己把課文第二段有感情地朗讀一遍,感受一下弟子們是怎樣摘麥穗的,同時再次體會蘇格拉底那意味深長的話!